虧損擋不住新一輪機場建設潮
專家建議加強整體規劃,放民資進入
2013-06-14   作者:記者 方燁 徐岳 胡蘇/北京 天津 泉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根據對國家發改委網站披露信息進行的統計,去年5月之後,國家發改委共批准了16個機場項目的建議書、可研報告,其中遷建、擴建、改造工程有12個,新建項目4個。針對國內機場虧損但建設熱潮不減的形勢,民航專家&&,雖然機場數量增加是大趨勢,但仍要謹防地方政府盲目投資造成資源浪費。對此,應加強各地區機場建設整體規劃,提升機場運營管理水平;借鑒國外資本運作模式,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機場建設領域。
  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王坤之日前&&,今年全國將新建成10個機場,預計到年底全國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193個。“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建82個機場,遷建26個機場,改擴建109個機場,開展36個機場建設前期研究。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目前國內機場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180個,合計盈利53億元。在這些機場中,虧損的機場135個,其中中小機場佔87%,共119個,虧損合計約為20億元,平均下來每個機場虧損1500萬元左右。民航業界預計,今年國務院將發布關於加快國內支線機場發展的相關意見,對虧損機場實施航線補貼。
  超前的機場建設,讓原先總喜歡談論機場能對地方經濟帶來8倍帶動效應的民航業界開始轉變態度,轉而強調應加強機場建設規劃,避免盲目投資。如長期研究航線經濟的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彭語冰就&&,機場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的地區機場密度已經很大,就不宜再修建。中國民航大學機場規劃研究所所長王志強&&,在機場建設布局上要充分和高鐵網布局與建設進度協調,高鐵經過的地區,新建機場要非常慎重。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曉津也説,我國機場的建設、審批整體來看是合理的,但不排除有些機場建設出現了盲目超前的情況,設計吞吐量遠遠大於實際需求。比如在我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機場已經很密集了,再大量建設機場並不合適。
  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的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機場作為公共基礎設施,不能以是否盈利來判斷其建設合理性,但機場也應重視提高運營管理水平,不能不計回報。中國民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艷華説,現在很多地方把機場當作面子工程,盲目上規格,把機場建設得很超前,造成建設成本、配套成本很高,投資太大,貸款太多,這種情況是應該反對的。
  福建省泉州晉江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陳火斌建議,修建機場的同時,要注重發展臨空産業經濟。數據顯示,北京機場2010年臨空産業經濟産值達到8000億元,但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臨空産業經濟還不到100億元,晉江機場的臨空産業經濟規模還達不到l億元。陳火斌説,發達國家的機場,主營業務與輔助性經營業務收入比重可以達到2:8,周邊甚至可以形成一個航空城,而國內的機場基本做不到。建議在機場建設初期就做好周邊産業發展規劃和用地規劃。
  提高機場運營還應借鑒國外資本運作模式。據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李紅昌介紹,國際上,針對機場的運營有美國模式和歐盟模式兩種,前者是指機場大多由政府投資,機場通過收取起降費等實現收支平衡;後者是機場通過股份制改革吸引民間資本注入。“對我國而言,機場運營不可能採取某種單一的模式,而是要兼備政府投資或補貼和市場資本的引入。”李紅昌説,國內大型樞紐機場與中小機場的運作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大型機場由於航班起降量大、旅客吞吐量大等,通過上市能夠吸引市場注資;但中小機場由於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較小,難以吸引資金注入,這就需要相關政策配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七成虧損難阻機場建設潮 機場投資是否"吃虧是福"? 2013-05-21
民航局稱機場建設費不能取消 葉檀質疑所提數據不全面 2012-08-01
機場建設費換馬甲也不合理 2012-04-24
機場建設費轉正引爭議 千億元流向民航局和地方 2012-04-21
換了“馬甲”的機場建設費仍然不合理法 2012-04-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