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以往每週四通常要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有所不同,中國人民銀行本週四(13日)並未進行任何操作,由於本週到期資金為920億元,這相當本週央行向市場凈投放資金近千億元。
這已是央行連續四週向市場凈投放資金。分析人士認為,6月份資金面都將會較為緊張,央行連續向市場投放資金,意在“維穩”貨幣環境,在流動性調控面臨兩難抉擇的背景下,未來不排除公開市場再次啟動逆回購的可能。
受端午節日效應、銀行體系準備金存款補繳、外匯佔款增勢收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6月份以來,我國銀行體系資金面顯著偏緊,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各品種利率水平飆升至歷史高位。其中,隔夜拆放利率一度升至8.29,“缺錢”成為六月上旬貨幣市場的主題詞。
在“錢荒”現象蔓延的情況下,央行改變了此前在公開市場上不斷回籠資金的操作模式,自5月下旬,央行加大市場資金的投放力度,而上周央行凈投放資金高達1600億元,創出近期資金投放紀錄。
專家認為,隨着資金面的持續緊張,央行的流動性調控將由緊向松明顯轉變。
“央行依舊會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但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將顯現出寬鬆化的動作。”聯訊證券宏觀分析師楊為敩認為,考慮到6月份資金到期量較大和目前央行操作風格,預計6月份央行凈投放量還將高於5月。
資料顯示,今年公開市場從1月至5月按月投放規模分別為-3000億、-2530億、-1530億,980億和1300億。
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市場“錢荒”現象的蔓延,為準備金率從高位上的下調開啟了空間,但持反對意見的專家認為,在沒有解決資金供應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之前,準備金率的下調可能會導致房地産泡沫的繼續膨脹。而不管怎樣,央行都將不得不面對流動性調控的兩難抉擇。
除了減少對正回購和央票發行的實施力度,分析人士認為,在外匯佔款增勢可能放緩的情況下,央行會在不觸及準備金率的情況下,在公開市場上開啟逆回購操作,主動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逆回購與正回購在操作方向上完全相反,屬於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貨幣調控工具。去年在外匯佔款走低的一段時間裏,央行曾在公開市場上頻頻使用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而今年春節後投資者則未再見到逆回購的身影。
“6月9日央行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就14天期逆回購進行了詢量,這説明逆回購又將回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箱中。”有交易員判斷。
目前央行已連續四週在公開市場加大資金投放力度,保持利率平穩、維持貨幣環境穩定的意圖相當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