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期待多領域充分市場競爭
2013-06-08   作者:毛振華 李鯤 徐岳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民營經濟發展破題離不開重啟改革。”6日到8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説。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政府部門應首先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使其與國有經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充分參與市場競爭。
  近幾年,中國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去年,民營經濟對中國GDP中的貢獻已超過60%,佔就業比重約為80%,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力量之一。
  吳敬璉認為,由於體制機制不夠靈活,中國民營經濟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靈活性和積極性並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部分處在發展初級階段的民營企業,至今仍處在為生存而努力的階段。
  目前對於民企參與市場競爭還有不少限制,首先就是市場准入限制。只有允許民企從事石油、電力、鐵路等領域的投資,才能打破固有利益壟斷,拓寬民企發展空間。
  “民間資本只有在投融資領域獲得更多投資機遇,才能讓國企和民企擁有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中國的市場經濟才能健康發展。”一位與會的企業代表告訴記者。
  有專家指出,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階段,增強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正當其時,民營經濟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隨着深化改革的紅利繼續釋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國家正在緊鑼密鼓的&&政策,將有力推動金融體制、財稅體制等關鍵環節等各方面改革。這些都將繼續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從而使其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煒光認為。
  在吳敬璉看來,重啟改革對於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將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他認為,當前一系列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
  “必須轉變到集約經濟增長方式中,依靠效率的提高來實現增長。”吳敬璉説,在轉變過程中,轉變體制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從粗放到集約、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體制轉變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只有宏觀經濟環境塑造好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才能更有生機。
  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韋森説,市場經濟的發展特點決定了政府在宏觀調控上也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先導,不過度干預,重點在為民營經濟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在這一環境裏,各種所有制企業都能充分、自由、公平地參與競爭。
  有專家建議,民企應該從互聯網等新興行業、新興領域着手。隨着未來幾年內需擴大過程的持續,新興行業的需求還會不斷釋放出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陳清泰:消除所有制鴻溝 給予民營經濟平等地位 2013-05-20
吉林通化:以服務促民營經濟發展 2013-05-08
提升“軟環境”形成“硬支撐” 長春增添民營經濟新動力 2013-04-08
安徽出資11億元連續5年“貼補”民營經濟 2013-04-07
民營經濟:如何在困境中突圍 2013-03-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