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把握世界經濟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窗口”的財富全球論壇6日在成都開幕,這是財富全球論壇繼1999年在上海、2001年在香港、2005年在北京舉辦之後,第四次選擇中國,也是首次在中國西部城市舉行。
本次論壇以“中國的新未來”為主題,逾600名嘉賓與會,規模及覆蓋區域超過往屆。通過這次論壇,以成都為代表的中國西部地區作為“中國的新未來”向全球資本展示,預示着中國經濟發展“雁陣模型”正在成型,西部地區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
 |
|
資料照片:四川成都天府軟體園。新華社發 |
展示未來 財富全球論壇選擇成都
14年前,財富全球論壇第一次來到中國。或許只是時間上的巧合,那一年我國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構想,2000年正式實施。14年後的今天,財富雜誌選擇了西部城市成都。“從歐洲到亞洲,從巴塞羅那到北京,自1995年創辦以來,財富全球論壇總能敏銳地察覺到世界經濟的脈搏。”《財富》雜誌總編輯蘇安迪説。
如果説西部是“中國的新未來”,成都無疑是駛向“新未來”的引擎之一。2012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38.9億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三位,僅次於廣州和深圳。電子信息和汽車製造已經成為成都的兩張産業名片。據成都經濟基礎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樺介紹,截至目前,成都的汽車産業以經濟基礎開發區為核心,已形成涵蓋汽車製造、研發、貿易和相關全産業鏈的發展格局,是西部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及整車集散中心。
十年前,世界對於成都的認知是“熊貓”;十年後,這裡成為敏銳者眼中的“財富之源”。沃爾沃轎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薩繆爾松曾多次訪問成都,他發現十年來成都的變化巨大。他&&,對於整個沃爾沃轎車公司來説,成都是發展的重中之重。鋻於成都和其周邊地區的勞動力成本、勞動力素質、政府的支持和供應基礎等方面的因素,這裡不僅市場巨大,也是不可多得的投資寶地。“這些有利因素對於沃爾沃轎車自身和成都的發展來説,都是新的篇章。作為地區的中心,來自全球的公司都看到了這一優勢。”
打造中國的硅谷則是成都一直努力的目標,據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長虹介紹,2012年成都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1.5億元,居中西部之首,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四。應用軟體供應商德國SAP公司高級副總裁、快速發展市場及中國發展計劃負責人安睿山&&,中國正大力推動西部經濟發展,成都作為一座西部城市可成為中國移動技術和雲技術中心。
值此成都快速發展之機,財富全球論壇的召開恰如其時。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像成都這樣一個西部城市,需要有一個形式使它不斷擴大影響,財富全球論壇就是一個好機會。論壇開幕的同一天,戴爾成都全球運營基地啟動投産。戴爾亞太及日本地區總裁閔毅達&&,成都已成中國西部崛起的新的經濟中心城市,財富論壇在此舉辦,恰恰體現了其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發展轉型 西部地區快速崛起
成都的發展在西部並不是孤例,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呈現趕超東部地區的勢頭。今年一季度,全國各省市區生産總值增速前10名中,中西部省份佔據了8席;西部地區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等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和東部地區。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3年來,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與其説財富全球論壇選擇了成都,還不如説是選擇了中國西部腹地,凸顯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和突破。”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蘇安迪也説,此次論壇首次選擇在中國西部城市召開,恰恰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重要趨勢: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是潮流所向,二是城鎮化潛力最大在西部,三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環節在西部。“中國西部正處在這三個大趨勢的前沿,而中國又處在全球商業的前沿。”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認為,中國政府決定推動中西部發展是非常好的思路,它有助於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挑戰。他説:“我來自芝加哥,它是美國中西部大城市,連接着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美國的發展經驗表明,協調平衡發展的區域經濟是保證國家整體經濟持久繁榮的關鍵。”
國內外大企業更是看好西部經濟的增長潛力。薩繆爾松認為,中國西部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在西部的開拓和發展對中國和沃爾沃轎車公司來説,都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伴隨中國政府決定加大西部地區開發,博世公司的戰略也偏向中國西部,”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烏韋 拉施克説,“我們的戰略十分清楚,客戶在哪兒,我們的經營活動就會到哪兒。”拉施克負責博世集團亞太區事務,據他透露,博世集團2011年制定了重點開發中國西部市場的戰略,截至目前,公司在西安、成都、武漢、長沙和重慶都開設了工廠,博世中國的員工已有四分之一以上在中西部地區工作。
“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結構性的逆轉——從‘向東是大海’的外向型經濟轉型為‘向西是高地’的內需發展。”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繼強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西部夢’的實質也是‘中國夢’。”
梯度效應 經濟發展雁陣模型漸成
西部的崛起無疑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將會轉變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動力。”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之後,客觀上由於增長的基數效應以及資源約束、環境約束等多方面的原因,增長成本上升,增長速度相對來説會比此前放慢,這在東部地區表現尤為明顯。然而近年來,我國過去增長比較慢的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率則有明顯加速的趨勢。這説明我國經濟增長區域間的梯度效應突出,這種增長速度的梯度效應是大國經濟可以保持相對更長時期高速增長的重要條件。
西部經濟的優勢在於,與沿海地區相比,成本相對低廉;與東南亞一些國家比,配套設施相對完善。法國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施耐德電氣很早已洞悉西部的發展潛力,而近年西部發展日趨成熟,主要是因為政府大力支持,以及擁有完善的交通配套設施。中國産業轉移目前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從東部轉向中西部的區域轉移,二是從中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世界各地的産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面對來自東南亞的競爭不小,但中國的優勢是樂於對外來企業提供援助,設立配套設施。
以成都為例,成都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38家,一年就新增了31家。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記者&&:“選擇成都建吉利生産基地和沃爾沃工廠首先是響應國家號召,參與和支持中國西部大開發,同時成都的投資環境很好,我們相信成都會給吉利和沃爾沃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令人興奮的消息。”李書福告訴記者,從他這麼多次來成都的感受看,“成都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好,從成都出發十幾個小時就可以走遍全球”,而且成都市辦事效率很高,“從現在來看,選擇成都是非常正確的”。目前,沃爾沃成都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不久將開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也相信,中國版雁陣模型將會形成。他説,很多人認為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豐富,會逐漸取代中國的製造業地位。但是,中國的勞動力規模太大,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中佔有的世界市場份額也非常大,因此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想把中國的産業轉過去甚至一個比較小的份額,該國的勞動力就馬上會出現不足,勞動力成本也就會相應提高,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們替代不了中國,中國可能還要靠自己的區域分工來延續比較優勢,也會在東、中、西三類地區將形成中國版本的國內雁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