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酒:中國鳳香型白酒標準制定者
2013-06-04   作者:劉濤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白酒歷史悠久,釀造工藝獨特,是世界五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還擁有多種香型,其各自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千百年來不斷總結、提高的結果;也是中國廣闊的地域、氣候、原料、水質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結果;更是各類型酒之間通過不斷模仿和借鑒的結果。
    作為新中國“鳳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西鳳酒經過三千年無斷代傳承的沉澱和現代工藝技術的不斷升級,已逐步形成大曲發酵、釀造獨到、儲存創新的工藝特點,産品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綿柔爽凈,諸位諧調、余味悠長,飲後“不上頭,不乾燥,回味愉快”,深受歷朝歷代美酒愛好者的追捧。

    獨到鳳香:
    “四大母體香型”有其一

    1952年,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全國評酒會”,在白酒領域評選出了“四大名酒”。在接下來的60年裏,我國相繼舉辦了五屆全國評酒會,在白酒領域裏共評出17個蜚聲中外的“中國名酒”品牌。從此,拉開了全國釀酒科技進步和品牌競爭的歷史大幕,也奠定了中國現代白酒工業大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卓越獨特的工藝品質和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基礎上,1952年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四大名酒”孕育出了後來被譽為“四大母體香型”的“茅香型”、“瀘香型”、“汾香型”、“鳳香型”——即“茅&的醬香,瀘州老窖的濃香,汾酒的清香,西鳳的鳳香”。這“四大母體香型”代表了中國白酒最顯著的四種風格和品質,是中國白酒釀造工藝的精髓所在。
    從“空杯尚留滿室香”的貴州茅&,到“銜杯卻讚瀘州好”的瀘州特曲,從“東南西北皆聞名”的陜西西鳳酒,到“杏花村裏酒如泉”的山西汾酒,雖然同為中國四大名酒,但其“個性”和“風格”不同,這種差異便被業界稱之為“香型”。
    與“濃香、醬香、清香”其他三種母體香型的直觀描述不同,鳳香型白酒的“鳳”香型是因地而名。因為西鳳酒在陜西省鳳翔縣,所以起名叫“鳳香”,這是一種不同與濃香、醬香、清香的另外一種風格特點的白酒品類。
    在美酒專家看來,鳳香型白酒的特點是“清而不淡,濃而不艷”,融清香、濃香之優點於一體,具有清亮透明,醇香典雅,醇厚豐滿、綿柔爽凈、諸味諧調、余味悠長的獨特風格。
    建國以來,中國白酒業發展迅速,産生的各類香型也有數十種之多,隨着科技的進步和酒業的發展,新的香型還會出現和確立,這是中國白酒興旺發達的重要標誌。而無論哪種新香型的出現,都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由“四大母體香型”的衍生與發展才得以聞名。

    神秘鳳香:
    塵封千年的秘密

    多少世紀以來,西鳳酒以“甘泉佳釀”、“清冽琼香”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其獨特的風格特徵,源於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特有的地域環境。而鳳香型美酒之所以風格獨特,還有一個重要密法:酒海封藏。俗話説,酒是陳的香。陜西鳳翔,陳酒有個特別的方法--酒海封藏。這種陳酒方法,已有近千年歷史。西鳳酒一直沿用此古法,所有原酒都要在酒海中封藏三年以上,才能用於下一階段的調製使用。
    酒海,直徑兩米至兩米五左右,高約三米的柱體容器,其原料選擇、製作工藝於當今技術來講仍繁複異常。首先,製作酒海,在選料上十分考究。西鳳酒酒海所選用的荊條均來自於秦嶺。古時的釀酒師,於每年入秋時分的荊條落葉季節,即從陜西鳳翔啟程趕往秦嶺,精選品相完美且粗細均勻的荊條,並於隆冬時節將精選的荊條運回。天寒地凍間,往返一趟即耗時數月,可見獲取鳳香精釀背後的艱辛程度。
    其次,在酒海的製作上,釀酒師需在荊條的水分尚未消失殆盡前,將其編製成大酒簍,以此保證編制過程中荊條的柔韌性。在酒簍編制完成後,釀酒師需用雞蛋清合成粘合劑,以上等白棉布裹糊酒簍內壁,並在白棉布幹透之後,再以麻紙進行百層裱糊,而每一層的麻紙裱糊均需要在上一層麻紙自然晾幹之後才能進行,最後以菜油、蜂蠟等涂封。
    在酒海的製作過程中,所有工序必須按部就班的予以完成,並要求所有裱糊和涂封必須做到密實無隙,由此才能保證酒海的儲酒功能。因此,每一個酒海的製作完成,都要歷經繁複的精工細琢,都要耗去釀酒師一年的時間。而容量稍大或者更大的“酒海”則需要二、三年的時間。西鳳酒正在使用的酒海,有些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是“活文物”。
    在釀造工藝上,西鳳酒也與其他香型白酒不同。西鳳酒採用續渣配料老五甑法發酵(即連續發酵法),一年為一個生産周期,第一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全生産過程分為立(立渣)、破(破渣)、頂、圓、插(停止投糧)、挑(糟醅)六個過程。
    “曲是酒之骨”,瀘州老窖用小麥做曲,汾酒用大麥和豌豆做曲,西鳳大曲則採用大麥、小麥和豌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攪拌、機械成型後經高溫發酵製成,從而突出了西鳳酒的典型性。
    除了大曲不同外,西鳳酒的發酵容器也不同。汾酒廠是用缸發酵,西鳳酒是用泥窖子發酵。但是與瀘州老窖不同的是,西鳳酒不僅不要老窖泥,而且每年更新一次,不刮的話己酸菌過多,一旦超標就容易變成濃香白酒,失去西鳳酒原有的風格。
    西鳳酒的發酵期也不一樣。汾酒發酵一般有長有短,有20多天的,有稍微長一點的,西鳳最少18天到21天,如今延長到30天。延長髮酵期是為了增加發酵物在窖池裏的酯化時間。反應時間長,香味成分越多,喝起來越醇厚,味道更豐滿。
    酒界有“十年出個太醫,二十年出個酒師”的諺語。西鳳酒的釀造工藝,分為眼力、手感、舌覺、嗅知和心斷等幾個有機統一卻各成體系的方面,這種數千年積累傳承下來的獨特工藝,使西鳳酒形成了清香清而不淡,濃香濃而不艷的風格,既可品嘗汾酒清香悠悠不絕,綿、柔、順的風格,又有濃香入口較濃烈,後味濃厚的特點。

    一脈“鳳香”
    承二十八載立國標

    儘管“鳳香”早已飄香於千年之前,儘管首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四大名酒”孕育出了“四大母體香型”,但我國真正啟動鳳香型白酒的研究卻始於1966年。經過國內老中青三代數十位白酒專家的合作,歷時28載之後的1994年,鳳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正式頒佈,與古法西鳳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讓鳳香型白酒在浴火歷練之後的新時代、新技藝、新水準下,煥發新的生機。
    回顧歷史,鳳香型白酒的傳承與發展可謂歷程艱辛,卻又眾心所向。在1966年,我國啟動鳳香型白酒研究後,期間曾中斷多年,直到十多年後的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組建了“鳳香型”白酒研究課題組,對西鳳酒生産工藝、風格特點繼續進行研究。課題組先後走訪了全國多名釀酒專家,並赴高等院校聘請專家教授,廣泛吸納專家和學者對西鳳酒工藝研究提出的諸多寶貴意見。
    為配合鳳香型白酒的研究工作,陜西省內白酒企業更是合力而為,鼎力相助,陜西太白酒廠、眉鄔酒廠、西安酒廠、西秦酒廠等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西鳳酒廠成立專門的班子,確立課題項目,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陜西省輕工業研究所派出專家常年駐廠,對西鳳酒的每一項工藝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先後有100多項科研課題取得了成果,進一步優化了西鳳酒的傳統工藝,對原有工藝中重點工藝進行了實證研究,再現了傳統工藝對鳳香型白酒風格的影響,為確立香型準備了第一手資料。
    1988年8月,課題組在北京召開了西鳳酒及“老五甄風味”特徵座談會,當時,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專家領導、全國知名釀酒專家、學者教授參加了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西鳳酒不屬於現有任何一種香型,應當另立門戶,其香型研究工作紮實,科學剖析了西鳳酒微量成分産生的機理和工藝,已經初步具備了香型確定的條件。由此,為西鳳酒指明了新的發展機遇,西鳳酒廠全面掀起對鳳香型白酒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工藝提升浪潮,踏上尋根覓源、一脈“香”承、突破創新之路。
    1994年,鳳香型白酒香型鑒定會召開,國家技術監督局、全國知名行業專家、有關省市釀酒協會、四大老牌名酒企業、鳳香型酒生産企業代表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有關領導、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真聽取了鳳香型白酒科研項目組的研究匯報,對鳳香型白酒的工藝産生機理、自然環境、微量成分、生産企業的代表性等進行了充分論證。
    會議認為,以西鳳酒為代表的白酒企業,在全國十幾個省市都有生産,産銷量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具有普遍性,白酒生産工藝成熟,微量香味成分有獨特之處,既不同於清香型白酒,又不同於濃香型白酒,生産工藝有自己明顯的特點,産品質量和生産工藝有緊密&&,自成一體,完全具備了獨立成型的條件,遂以地域而命名,確定為鳳香型白酒。當年,還同步&&了鳳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即《GB14867-1994鳳香型白酒》。
    標準的頒佈,標誌着鳳香型的正式確立,重新確立了鳳香型酒的地位,解決了西鳳發展的香型歸屬問題,對西鳳來説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讓這只擁有千年歷史底蘊和獨特風格香型的“酒中鳳凰”再次騰空飛起,香漫九州。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鳳香型白酒工藝研究提速 國家酒檢中心與西鳳酒戰略合作 2012-12-10
西鳳酒3.4億中標央視 首度比肩“茅五劍” 2012-11-20
西鳳酒總經理徐可強:西鳳今年將實現40億收入 2012-10-16
福州全國糖酒會18日開幕 西鳳酒高調推介"國"字新品 2012-10-16
西鳳酒鳳香經典 2012-10-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