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前發布的經濟數據指向不一。滙豐控股周一公布的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以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5月份官方非製造業PMI數據,和上周六政府公布的數據形成對比。
周一公布的兩項指標顯示5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更加疲軟,而上周六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官方製造業PMI顯示,5月份製造業活動溫和好轉。
分析師稱,上述三項數據或許都是正確的,因為目前的經濟狀況確實是喜憂參半。
滙豐控股周一公布,5月中國製造業PMI終值為49.2,4月份終值為50.4;兩周前公布的預覽指數為49.6。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滙豐中國製造業PMI終值低於預覽指數表明,由於國內需求狀況惡化,5月份製造業活動小幅萎縮。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官方非製造業PMI降至54.3,4月份為54.5。該數據顯示,5月份服務和建築行業活動下降,但總體指數表明非製造業活動仍較前月擴張。
上周六公布的5月份官方製造業PMI由4月份的50.6升至50.8,令很多原本預計該指數下降的分析師感到意外。
經濟學家們稱,官方的製造業活動調查中大型國有企業所佔權重較高,而滙豐中國製造業PMI數據中則涵蓋了更多規模較小的出口導向型企業。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Raymond
Yeung&&,官方和滙豐PMI數據一升一降,他認為滙豐的PMI數據更為準確地反映了整體經濟狀況。他認為,滙豐的PMI數據與工業産值、公司利潤等其他指標一致,均表明製造業面臨艱難的經濟環境。
他説,滙豐製造業PMI和官方非製造業PMI數據均顯示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風險加大,政府可能在某個時間&&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