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東財1號巨虧38% 投資者損失慘重
2013-06-03   作者:記者 祁和忠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分享到:
【字號

  第二屆券商創新大會落幕之後,證券業提高了對於券商創新業務的風險意識,冷靜與理智開始取代原來的狂熱與浮躁。不過,依然有部分券商不顧自身實際,盲目攀比凈資本規模,把發展創新業務變為向股市圈錢的幌子。
  5月14日,東吳證券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議案》,擬發行不超過7億股,每股發行價7.44元/股,計劃募資52億元。作為一家在2011年底發行上市的中小券商,東吳證券首發融資32.5億元。時隔僅1年多之後,東吳證券又拋出逾5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
  按照東吳證券的資金運用計劃,該公司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大自創新型自有資金投資業務範圍及業務規模、加大對經紀業務的投入、增加證券承銷準備金、拓展證券資産管理業務、擴大信用交易業務規模、加大對子公司的投入、加大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其他業務等。
  然而,在經過2011年底的首發融資之後,東吳證券已於2012年投入15億元用於擴大自營業務規模,投入6億元用於補充子公司資本金,投入6.92億元用於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其餘約4億元用於開展其他創新業務。
  自上市以來,東吳證券經營情況並不出色。除自營業務通過提高風險敞口獲得增長外,該公司2012年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收入均大幅下滑。其實,東吳證券上市之後並不差錢,缺的是善於經營的人才與能力,但公司經理層缺乏對其問題癥結的正確認識。東吳證券的未來似乎不容樂觀。

  自營投資獨木難支

  2012年,東吳證券取得13.98億元的營業收入,與2011年的12.97億元相比,增長了7.7%;凈利潤2.81億元,與2011年的2.31億元相比,增長了21.7%。雖然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保持增長,但其具體業務構成嚴重失衡,增長勢頭難以持續。
  目前,東吳證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自營投資等三大傳統業務,資産管理等創新業務的收入貢獻微乎其微。在2012年,東吳證券把首募融資中的15億元用於自營投資,急劇擴大自營盤規模,在自營投資業務方面實現營業收入4.53億元,成為該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增長的唯一動力。
  與此同時,東吳證券的證券經紀與投行業務出現大幅下滑。2012年,東吳證券取得證券經紀業務收入5.68億元,下降30.12%;投資銀行業務收入1.91億元,下降16.21%。
  在證券經紀業務方面,截至2012年底,東吳證券共有53家證券營業部,其中,江蘇地區33家,其餘20家分散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0多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與同行相比,東吳證券無論在營業部數量、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或者創新意識等方面,都缺乏競爭力。
  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2012年,東吳證券僅完成吳通通訊、聯創節能兩家公司的保薦上市,且很快雙雙暴露出業績變臉等問題。吳通通訊於2012年2月29日上市,上市當年業績下降超過四成,2013年一季度,剔除非經常損益後出現虧損。聯創節能於2012年8月1日上市,上市當年業績增長遠低於《招股説明書》中的預期。5月13日,聯創節能公告,因存貨管理等存在違規問題,收到山東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對於這些問題,作為保薦人,東吳證券恐怕難辭其咎。

  資産管理虧損纍纍

  東吳證券在2012年年報中稱,公司資産管理業務實現收入1215萬元,資産管理規模合計432億元,“躋身主流券商行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以432億元的資産管理規模,只獲得區區1215萬元收入,平均管理費率還不到萬分之三。
  從業績表現看,東吳證券旗下兩隻偏股型集合理財産品的業績表現都很差,給投資者帶來了慘重虧損。東吳財富1號成立於2010年2月11日,截至2013年5月23日,該産品的單位凈值為0.6131元,虧損超過38%;東吳財富2號成立於2010年12月15日,至今也已虧損約14%。
  東吳證券控股49%的東吳基金專業從事基金管理,成立於2004年9月。經過近9年發展,東吳證券的合計公募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為114億元,在全行業80家公司中居於第47位。
  在2012年,東吳旗下偏股型基金整體表現慘澹,其中,新産業精選、行業輪動、中證新興、進取策略混合等4隻偏股基金出現虧損。2013年以來,在創業板、中小板大幅上漲的帶動下,進取策略混合取得了25.8%的收益率,同期行業輪動基金的收益率只有1.45%,兩者相差24個百分點。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同類基金間業績表現如此懸殊,顯示東吳基金的投研團隊建設相當薄弱。
  雖然公司已有近9年歷史,但東吳基金經理層的主要成員都是基金業的新人。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來自大股東東吳證券的任少華、王炯分別接任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職位,公司原總經理徐建平[微博]、副總經理胡玉傑、督察長吳威等紛紛離任。雖然新任總經理任少華曾負責東吳證券資産管理部,具有券商投資部門的管理經歷,但鋻於東吳證券集合理財産品的歷史業績慘澹,成功經驗的缺乏繼續成為困擾東吳基金的首要問題。
  截至5月23日,東吳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兩隻基金—行業輪動與嘉禾優勢精選的單位凈值分別為0.7206元、0.7482元,都遠低於1元面值。

  創新業務鋌而走險

  東吳基金總裁任少華承認,該公司在公募業務上已經落後。於是,他把賭注押向專戶業務,對於東吳基金子公司新東吳優勝寄予了厚望。
  2013年5月初,新東吳優勝推出“萬頃良田項目專項資産管理計劃”,以該專戶的委託財産,向鎮江新區經濟開發總公司進行債權投資,債權投資金額2億元,期限2年,專項用於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中的大路片區項目建設。對於該項計劃,鎮江新區財政局曾向新東吳優勝出具承諾函,如鎮江新區經濟開發總公司出現違約跡象或發生違約,財政局將負責安排資金解決債權投資資金、債權投資收益及其他債務的償還問題。
  然而,鋻於國務院早已明確要求,各級政府不得以財政性收入、行政事業等單位的國有資産,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形式為融資平台公司融資行為提供擔保,市場人士認為新東吳優勝“萬頃良田項目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已涉嫌違規。
  合規與風控存在較多漏洞,這其實是東吳證券的老問題。2013年1月9日,東吳證券曾收到證監會下達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因為東吳證券在發行上市過程中,對刊登招股説明書前營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事項未向證監會書面説明,也未在招股過程中作相應的補充公告。
  令人擔憂的是,東吳證券一直沒有充分認識到合規與風控的重要性,這對於該公司正在致力擴大的股權基金投資(VC/PE)等創新業務可能構成較大隱患。
  2012年,東吳證券投資6億元,用於補充子公司東吳創業投資公司資本金,以及設立子公司東吳創新資本公司,並投資近7億元用於開展融資融券業務。2012年,東吳創業投資和東吳創新資本共完成了7個股權投資項目,投資額合計1.36億元,尚剩餘大量現金。但東吳證券依然聲稱,公司創新業務發展受到凈資本約束,這並非事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東吳證券:A股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2013-05-21
東吳證券圈錢50億遠超IPO 資管業務處虧損 2013-05-21
東吳證券業績變臉受罰無礙再圈錢 增發募資52億 2013-05-17
東吳證券:A股上攻趨勢仍將持續 2013-05-03
東吳證券:A股後市將箱體震蕩整理 2013-04-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