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家電補貼終止 或因産能過剩
2013-05-30   作者:胡健 趙陳婷 郭榮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始於去年6月、初定期限一年的節能家電財政補貼政策即將到期。昨日(5月29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日前,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下發通知,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到期後停止執行,即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平板電視等五類節能家電産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這並不出乎業內預料,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家電節能補貼在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提高節能家電入戶比率上有很大作用,但是其對行業的負面影響同樣存在——干擾市場良性發展,造成産能過剩等。“如果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病,必將失去市場競爭的活力,企業更應該依靠市場、策略實現盈利,而不應將特殊政策常態化。”

  補貼政策到期退出

  為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綠色消費,促進節能減排。2012年6月,國務院決定採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期暫定一年。
  儘管實施時間僅一年,但節能補貼對家電消費的拉動效果卻並不遜於當初的家電下鄉政策。中怡康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節能惠民工程政策帶動3270多萬台高效節能家電的推廣,拉動消費需求1154億元,今年2月,白電內銷産品中有40%-50%的産品是中標的節能補貼産品,而黑電的比率更是高達90%。
  河北秦皇島一家電器城的銷售李元告訴記者,相比以前的家電下鄉政策,節能補貼面對的是所有消費者,節能補貼比家電下鄉更能刺激消費。
  儘管在政策影響下行業銷售節節走高,但補貼政策並非令所有人滿意,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就曾向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提交了關於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退出的建議文函。理由是“家電企業多反映,該政策讓企業産生依賴情緒,不利於企業根據市場進行産品結構調整。”

  行業內有支持有反對

  財政部&&,政策實施一年來,推廣成效顯著,節能家電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拉動消費效果明顯,政策預期目標已基本達到。
  不過,有別於以往急切期盼補貼新政的熱情,這一次家電業流傳出不少希望補貼政策不再延續的呼聲。
  家電行業研究人士劉荷清認為,補貼政策固然促進了家電的銷售,但在很大程度上對家電市場也造成了不小的透支。“屬於耐用消費品的家電消費周期通常是在5~8年,家電補貼政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家電行業固有的消費周期。”
  在生産端麻煩也不小,長期的補貼政策對企業擴大産能是莫大的鼓舞。從主要産品的庫存量來看,2010年和2011年間,洗衣機、冰箱、空調的庫存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洪仕斌説,諸多政策的推出讓企業把本該投入到開發新産品,調整産品結構上面的資源投入到了擴大産能上面,以迎合政策實施所帶來的市場新需求。“家電行業本來已經由成長期步入成熟期,但接踵而至的政策對行業走向産生影響。”
  但是,行業內也有其他的聲音。萬家樂品牌管理部部長李濤説,“節能補貼政策的&&,促進了熱水器消費結構的變化。我們希望該政策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並且還要加大力度。”
  跟其他諸如空調、電視等品類相比,熱水器是去年第一次納入國家的政策補貼。萬和相關人士對記者&&,希望政策能夠考慮到不同品類的情況,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短期市場難逃低迷

  儘管家電企業的態度並不統一,但業界更為關注的是,節能補貼終止後,家電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奧維諮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看來,補貼政策退出對行業格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在補貼政策前,大品牌與小品牌是平等的,政策退出後受到的壓力是同樣的,只是承受壓力的能力有所不同。”
  對於節能補貼政策提前透支市場需求的現實狀況,有業內人士&&,政策退出後的3~6個月市場會陷入低迷時期。需要廠家提前做好準備,通過新産品推出或市場推廣活動來刺激市場消費,度過政策退出後的低迷時期。而中怡康方面預測,2013年下半年市場將處於深度調整期,第三季度可能再現低谷,從第四季度開始將逐漸回穩。
  同時,張彥斌還認為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後,家電産品不會出現漲價的問題。“最多是價格恢復到補貼政策之前的價格水平,漲價就意味着市場份額的丟失,這是任何廠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財政部:6月空調等五類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到期 2013-05-29
推廣節能家電應建立長效機制 2013-05-28
三部委發文力促節能家電推廣 補貼發放優化提速 2012-10-31
工信部:穩增長政策效應顯現 節能家電佔比升至50% 2012-10-25
節能家電“遇冷” 主管部門醞釀“加碼” 2012-08-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