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姚明作為公司代言人,但湯臣倍健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卻感到無比鬱悶。公司二級市場走勢卻遠遠落後於創業板指數的漲幅,而且各種負面新聞如影隨形。
在最近沸沸颺颺的膠原蛋白事件中,湯臣倍健就榜上有名。5月21日-22日,新浪認證為“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師”的微博用戶“燒傷超人阿寶”公開宣稱“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吃高價膠原蛋白美容,無效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險,因為裏面添加了雌激素”。
在專業人士的眼中,如此劣質的蛋白竟然被賣到天價,無疑是在忽悠消費者。因此,作為口服膠原蛋白産品的生産商和銷售商,需要直面“是否誇大宣傳、是否欺騙了消費者”等問題。
不過,截至目前,湯臣倍健並沒就此公開回應。更讓投資者寒心的是,進入5月以來,以公司高管為主的一眾原發股東頻頻登陸大宗交易平台減持套現,累計交易筆數多達14筆。
5月27日,湯臣倍健一筆100萬股的大宗交易再度現身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額高達4886.00萬元。若與當天收盤價51.16元相比,48.86元的成交價較收盤價折讓了4.5%。這是公司在連續十個交易日遭到減持。
另據深交所披露的上市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顯示,僅5月,包括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梁水生和董事、總經理湯暉以及董事、副總經理陳宏等在內的公司高管均相繼通過大宗交易平台密集減持,累計套現金額高達40215.49萬元。
負面纏身
有市場人士稱,在膠原蛋白不太正常的暴利背後,或許正潛伏着巨大的道德風險。
除了學術上的問題,還涉及是否誠信,生産商和銷售商是否突破了食品安全的倫理底線。本質上説,食品安全問題同時也是倫理問題。此前,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讓大家看到了商家的墮落。
而膠原蛋白事件之所以鬧得這麼大,一方面與民眾的恐慌心理有關,另一方面此事也觸及了食品安全的道德底線。
就湯臣倍健而言,公司自稱其膠原蛋白原料使用的是“法國進口的深海魚膠原蛋白”。另據湯臣倍健2012年年報披露,其粉劑毛利率達到54.56%(膠原蛋白粉)、片劑毛利率更高達71.75%(膠原蛋白片)。
不過,對湯臣倍健而言,如今公司牽涉的不僅僅只是膠原蛋白事件。此前,公司還被曝出無證生産減肥藥。
有媒體報道稱,廣東揭陽人夏楚輝去年11月購買了湯臣倍健的3瓶“十二籃左旋肉鹼片”,結果發現包裝上生産許可證“貨不對板”,左旋肉鹼片並未列入該生産許可證範圍內。
今年4月,夏楚輝向珠海市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申請信息公開,發現珠海質監局曾立案查明湯臣倍健無證生産左旋肉鹼片等産品58178瓶。
對此,公司方面還曾一度堅稱,公司生産的全部食品均符合食品安全企業標準。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均通過廣東省衞生廳的嚴格審查,獲准備案。
不過,等到5月14日,公司又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隨着各地食品生産許可證副頁管理的陸續推進與實施,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公司已主動召回包括左旋肉鹼在內的部分産品。”
對此,有投資者&&,“公司所做聲明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該産品真正合規的話,那又為什麼要召回呢?”
早前,另有報道稱各連鎖藥店、商業超市在售的湯臣倍健産品中,超過60%生産於2011
年,部分産品瀕臨過期,公司庫存問題堪憂。
據招商證券分析師龍雋測算,公司2012年單店銷售額約為3.6萬元,同比增長約15%,僅相當於1天賣出1罐蛋白質粉或兩瓶維生素類産品。
“我們對深圳、衡陽、上海、北京四地17
家終端網點進行了實地走訪,發現生産日期在2011年的僅為個案,但出廠半年時間及以上的産品較為常見。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湯臣倍健産品終端周轉確實偏慢。”龍雋稱。
而公司披露的2012年年報也顯示,公司存貨從上年同期的11419.38萬元激增至報告期末的20993.28萬元,增幅高達83.84%。與此同時,公司預收賬款卻從上年同期的6621.86萬元劇降至報告期末的2786.77萬元,降幅高達57.92%。
高管蜂擁套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負面新聞纏身的同時,公司一眾高管蜂擁減持套現。
截至目前,在公司一眾高管中,僅5月以來梁水生已累計減持200萬股,套現近億元。緊隨其後,湯暉也累計減持120萬股,套現逾5000萬元。此外,陳宏也減持了80萬股,套現金額為3831.20萬元。
對此,有投資者抱怨稱,雖然從法律層面無可厚非,但在公司負面消息滿天飛的時候還爭相減持,此舉根本沒有考慮流通股東的利益。
而湯臣倍健在回應時&&,公司尊重股東的個人權利與訴求,內部股東減持以改善生活需求為目的。而且,公司原始股東並不因減持而改變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與未來成長的信心。從公司角度,由於公司流通股比例偏低,原始股東減持部分股份,有利於適當增加公司股票的市場流動性。
“我們認為,統一溝通與辦理減持相關事項有利於公司股東規範操作,通過大宗交易平台逐步減持,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公司方面如是説。
此外,在公司高管蜂擁套現背後,由於受到産品質量以及銷售費用增加的影響,公司業績增速已開始大幅放緩。
另據湯臣倍健今年一季報披露,在去年年末公司産品大幅提價的情況下,公司一季度成績單卻並不出彩。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64億元,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10%。相比之下,公司2012年一季度當期收入達到2.8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15%。
對此,申銀萬國分析師童馴稱,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速為30.4%,環比放緩,有預期內的高基數、主動控制終端拓展速度原因,也有預期外的提價影響銷售原因。公司去年11
月提價對一季度銷售産生了負面影響。
公司曾公告稱,自2012年11月1日起,考慮到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公司決定對旗下主品牌“湯臣倍健”部分産品於2012年11月1日調整全國統一零售價,並對供貨價格進行同步調整,幅度大致在10%-15%。
公司內部人士也承認,從一季度情況來看,去年年末的産品提價效應影響了一季度的業績增速。“相比高速增長的業績,公司更看重的是發展的質量。”
而且,在公司産品提價後,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水平僅64.46%,基本沒能體現提價的效益。
公司方面則稱,提價因素對毛利率的提升效果並不明顯的原因在於,公司募投項目之一的三期廠房去年6月份投産,今年在折舊方面有所增加;蛋白質粉、魚油、VE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尤其是膠囊類産品中使用量比較大的明膠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影響了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