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方直接回絕了中方業界提出的談判方案,也不回應談判工作組提出的問題和解釋”——這是赴歐談判的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為它所代表的中國光伏業界帶回的訊息。
對中國光伏界來説,這絕對是個壞消息。本週五,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對中國輸歐光伏産品徵收高達47%的反傾銷關稅。一旦獲得通過,6月6日起就將生效。
在周三舉行的發布會上,機電商會指責歐方“完全沒有表現出通過磋商解決問題的誠意,導致首輪談判無果而終,宣告破裂”,言辭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憤怒。
要與一向行事僵硬的歐盟通過一輪談判就達成妥協本來就很困難,這應該是預料中的。但歐方的態度如此強硬以至於到了無理的地步,還是大大出乎中方意料。
自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歐貿易發展迅速,目前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足以顯示雙邊貿易對中國和歐盟的重要性。然而,取得這些雙邊貿易成果並非一帆風順,中國一直受到歐盟不斷挑起的貿易爭端和設置的貿易壁壘的困擾。
在發起太陽能産品雙反調查的同時,歐盟還對中國瓷器長期執行保護性關稅,並於最近威脅對中國的通訊設備産品進行雙反調查。打開中國商務部網站,在“貿易摩擦”項下涉及歐盟針對中國産品的各類調查僅今年前四個月就已達十多項。遭到世界各國普遍反對的對民航飛機徵收碳排放稅的突兀行為,也是歐盟“別出心裁”的結果。
最近,歐盟有1500多家光伏産品進口商和安裝企業聯名致函歐委會,反對為極少數生産企業利益對中國産品徵稅,而犧牲歐盟的整體利益。歐洲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限制中國産品將導致歐盟喪失就業崗位近20萬個。
據業內人士介紹,歐盟在太陽能雙反案的整個運作過程既武斷又不透明。它對徵稅幅度的認定、對參照企業的調查及相關信息的公開等,與WT0規定的程序嚴重不符,存在嚴重踐踏WTO規則的行為。
德國《商報》21日刊文説,在歐盟經濟比以往更依賴中國的時候,在距離12月對中國光伏産品的調查期限截止還有數月之際,如此輕率而粗暴地對待自己最大的經貿夥伴“絕對是愚蠢的政治行為”。文章還特別指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中高達70%的附加值來自德國。
歐盟的不理智做法在中國業界和學術界引起強烈反彈,很多光伏企業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強烈建議政府採取有效的反制措施應對歐盟的無理舉動。他們建議的報復措施包括對歐洲葡萄酒發起雙反調查,對歐多晶硅産品採取嚴厲制裁,對歐在華投資以及歐盟出口中國的農産品、飛機、汽車等採取相應制裁手段,對歐洲通信企業在華業務設限等。
假如局勢真的發展到這一步,那麼中歐經貿往來將會遭受沉重打擊。中國固然會遭受損失,歐盟國家吞下的也只能是苦果,對其仍深陷泥潭的經濟更將是沉重一擊。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的話説,這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甚至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頭”。
應該看到,歐盟內部也不乏頭腦清醒者,如德國外貿協會主席伯爾納警告説,歐盟這種做法會導致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德國工業協會主席格裏洛認為,“在採取反傾銷措施之前,應該嘗試所有其他的途徑,在談判中找到解決辦法”。
目前的狀況是歐盟顯然想以威脅取代談判,把雙邊磋商變成單邊的一意孤行。這種做法已經突破了理性的底線,失去了兩大經濟體之間解決問題本應有的嚴肅態度。歐盟有關負責人應該洗把臉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再走先鑄成大錯,再挖空心思修補關係的老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