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電商會發表聲明稱,由於歐盟完全沒有表現出通過磋商解決問題的誠意,中國與歐盟就光伏雙反案價格承諾的首輪談判破裂,這使得歐盟將於5月24日進行的是否裁定中國光伏企業雙反的投票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專家認為,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歐盟近年來頻頻對中國揮舞貿易保護的大棒,其結果不僅損人也終將害己。對歐盟這種不斷挑起貿易戰的偏激做法,中國理應積極採取反制措施,由被動變主動,讓其得不償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借貿易保護排斥正當競爭
自去年9月歐盟對中國光伏産品展開“雙反”調查以來,中國光伏企業和行業組織積極應訴,以避免在失去美國市場後再度失守歐洲市場。然而,歐盟不顧中國的積極態度及其內部存在的反對之聲,直接回絕了中方提出的價格承諾方案,執意要對中國光伏産品課以重稅。
歐盟為何態度如此強硬,非要在貿易保護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呢?對此,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對本報記者&&,歐盟對來自中國産品排斥的態度由來已久,由於歐盟至今沒有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可以任意解釋中國企業存在所謂的傾銷行為,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就是要保證歐盟自己企業的生存和競爭力。而歐洲光伏産品的競爭力無論從哪個方面講目前都還不是中國企業的對手,所以歐盟只能採取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從小的方面看是為了把中國光伏産品阻擋在歐盟市場之外,從大的方面考慮則是通過抑制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拓展,為歐盟的經濟復蘇掃平道路,顯然是一種以鄰為壑的表現。”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本報記者&&,歐盟內部通過對華“雙反”得到利益的這部分人發言權很大,在決策過程中具有重要位置。而歐盟百姓希望歐洲盡快走出歐債危機的願望,使得歐盟內部主張對華強硬的人能夠得到百姓的共鳴,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殃及歐盟實體經濟與就業
光伏産業已經成為世界的産業,各國在發展光伏産業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體,任何限制市場的行為在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損失的同時,也將成為歐洲光伏應用發展的障礙,將對歐盟實體經濟與就業産生重大負面影響。
德國諮詢機構Prognos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對中國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能為歐洲的光伏産品企業帶來一定好處,但它創造的工作崗位,僅能彌補其他方面被削減工作崗位數量的1/5。而3年內僅在德國便可能流失8.4萬多個就業崗位,而在歐盟範圍內將失去最高24.2萬個就業崗位。
“光伏産業是一個長産業鏈,有多晶硅、電池、組件等産品以及銷售、安裝、售後等環節,歐盟在這一産業鏈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白明&&,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如果中斷了中國的製造部分將導致光伏設備生産不出來,必然會減少從歐盟進口多晶硅的數量,這對歐盟光伏産業將構成嚴重打擊。
“最終殃及的將是歐盟光伏的消費者。”何茂春認為,歐盟實施“雙反”後光伏産品的價格將大幅提高,無疑將增加歐盟光伏産品消費成本,長久來看對歐洲經濟復蘇是不利的,但是現在歐盟的執政者們只顧眼前而不顧長遠利益,這無異於是飲鴆止渴。
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事實上,歐盟近年來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已經越來越頻繁,就在此前的5月15日,歐盟剛剛宣布將對中國的無線通信網絡與關鍵設備展開“雙反”調查。面對日益頻繁的貿易大棒,中國企業已經疲於應對,在通過協商難以達成和解的情況下,中國是否應該對歐盟實施反制措施,該出手時就出手呢?
“中國肯定要報復,如果此次歐盟裁決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中國不反制是不可能的。”何茂春認為,現在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在考慮是選擇哪一些産品採取反制裁措施。
“應該讓歐盟也付出代價,只是被動地還擊力量都還不夠。”白明&&,我們對多晶硅實行了“雙反”,但是只有這個力度也不夠,而應該跨出光伏産業。因為光伏産業只是中歐雙方合作的一部分,歐盟很多産業都十分依賴於中國。如果按照同一把尺子的標準,歐盟很多企業經營也並不都符合貿易規則。中國過去就是過多地檢查自己,卻沒有審視對方,現在他們既然對我們雞蛋裏挑骨頭,我們不説是挑骨頭,至少要公事公辦,他們也未必能受得了。我們至少有反制措施,甚至要有反壓,有一些産品沒有對中國發起“雙反”的,我們也要主動出擊,這樣雙方才能達到一個均衡,不能總是等着對方出手後我們才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