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周末發布的4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情況顯示,房價還在上漲。“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成為時下中國房價預期的真實寫照。不少人將房價上漲歸咎於樓市供求失衡、調控思路偏差以及地方政府賣地動機的驅使。姑且承認這些因素分析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可能都是房價上漲的表象原因。從深層次原因分析,我國實體經濟日益呈現的虛擬化特徵,才是當前我國房價失控的真正原因。 在轉軌市場經濟國家中,由於制度、機制和政策變化較為頻繁,以至於人們容易被市場表象所迷惑,在房地産市場尤為如此。在樓市供求關係觀察中,樓市供給是確定的,什麼時候建成,什麼時候入市,大體可以明確一個時間;但樓市需求是模糊的,特別是有購買力的需求更是難以精測。2012年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3.65億平方米,較2011年末增加0.78億平方米。在商品房待售面積巨大且連續增長的情況下,樓市供不應求致房價上漲的判斷並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同時,限購政策或許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但應該看到其運用仍存在現實合理性。在上漲壓力最大的一線城市,部分地段商品房均價在5萬元以上,這樣一個價格已非普通家庭所企及,樓市完全有可能淪為有錢人的“接力游戲”。因此,通過限購政策防止樓市“擊鼓傳花”並最終破滅,顯示出政府治理的合理性。此外,在地價上漲帶動房價上漲的傳導途徑中,很難説清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總的來説,雖然這些因素有合理成分,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房價上漲,但不是房價失控的內在原因。 實體經濟虛擬化是房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日益呈現出虛擬化特徵,引發資金在房地産行業過度集中,進而推動了房價過快上漲。與實體經濟相對應,虛擬經濟更多體現出資金的集中與運作,但不形成GDP。當前我國M2餘額超過百億元,資金配置效率明顯下降,資金分佈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方面是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增加,2013年一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6.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7萬億元;另一方面是企業資金運轉不暢,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餘額達8.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這種反差表明,大量社會資金在虛擬環節空轉,資金套利動機在企業中間有所擴散。出於套利動機,2012年共有120家上市公司涉及非關聯委託貸款,資金主要投向房地産領域。我國百城房價均價已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而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幅度較前2個月大幅回落11.9個百分點。比較房地産投資與實體經濟的回報,孰高孰低,不言而喻,這也是樓市狂歡的真實原因所在。 展望未來,如果實體經濟運行的虛擬化程度還維持並繼續加深,房地産財富效應不消失,那麼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各種途徑涌入房地産市場,房價上漲壓力將會持續增大。而消除實體經濟的虛擬化傾向,就要盡量降低金融杠桿率。本質上説,M2也是金融杠桿的産物。因此,不僅需要提高個人按揭貸款的首付比,也要提高房地産開發貸款的項目資本金比例,而且還要着力減少新增貨幣供應規模。只要房地産投資回報與社會平均利潤率大體相當,房地産市場運行回歸理性就為期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