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入華的外資百貨巨頭,曾經風光無限的百盛集團在2012年遭遇了上市以來首度凈利下滑,而其“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百貨店”頭銜也被萬達百貨搶去。
2013年,百盛集團的情況並沒有太大起色。日前集團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合計銷售所得款項總額為49.73億元,其中,其中股東應佔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27.4%至2.27億元。
而這背後,百盛宣布,現年69歲的百盛創始人丹斯裏鐘廷森將於5月31日重新執掌百盛集團。
儘管元老的再度出山被業界普遍解讀為推動百盛中國再次發力的信號,但有行業專家告訴記者,以目前的信息來看,並不能判斷百盛集團的戰略方向,但原有的經營模式肯定是要改變的。
同店銷售未見起色
百盛集團此前發布的2012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2年銷售額172.11億元,同比增長4.8%;但經營利潤下降25.6%至11.22億元。與此同時,2012年,百盛放緩了擴張步伐,僅開設4家新店,此外還關閉了上海虹橋店和貴州金鳳凰店。
2013年第一季度百盛集團的經營利潤繼續下滑。其財報顯示,鋻於市場環境趨弱及競爭加劇,第一季度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7%,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8.3%下降至6.0%,而第一季度商品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0.7個百分點至17.3%。
在百盛集團第一季度的銷售總額中,特許專櫃銷售佔到商品銷售總額的90.3%,餘下的9.7%則來自直接銷售。按銷售類別分,時裝與服裝、化粧品與配飾貢獻的大部分銷售收入,分別佔銷售總額的47.2%、42.1%。而家居用品與電器、食品與鮮貨僅佔銷售總額的4.4%和6.3%。
除了利潤下滑,百盛集團的門店銷售情況也不太理想。
2012年第三季度,百盛集團的同店銷售出現了負增長,為-1.0%。儘管2012年年報最終呈現出的同店銷售為正增長,但僅微增0.4%。2013年第一季度同店銷售繼續惡化。
對此,中投顧問研究員杜岩宏告訴記者,百盛業績繼續下滑與整個行業經營不景氣有關,經濟低迷需求疲軟,而用工成本和物業租金以及供應鏈上游的採購成本不斷攀升,再加上電商近幾年的強力出擊,不斷擠壓百貨零售業的利潤空間。
“因選址失誤、競爭激烈、經營不善等,目前百盛門店中良莠不齊的情況比較嚴重,要在行業的整體局勢下尋求突破,只有轉變其經營模式。”杜岩宏解釋道。
創始人再出山前途未卜
隨着百盛集團第一季度財報的公布,其創始人丹斯裏鐘廷森調任集團執行董事及主席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
百盛方面公布的資料顯示,現年69歲的丹斯裏鐘廷森在1987年創辦了馬來西亞百盛,並在1992年將百盛業務擴展至中國。2005年,丹斯裏鐘廷森的侄子鐘榮俊接任執行董事並連任至今,丹斯裏鐘廷森則出任非執行董事,且於2011年11月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續約。
按照委任書,丹斯裏鐘廷森的非執行董事合同要到2014年11月才到期。但是百盛集團此前的一則公告宣布,百盛創始人丹斯裏鐘廷森將於5月31日重新執掌百盛集團。
儘管,百盛方面已經在公告中強調現任執行董事鐘榮俊
“與董事會無分歧”,但在高層人事合同未到期時匆匆調任的事實,還是引發業界對百盛目前困境的諸多猜測。
在資深零售人士丁利國看來,以百盛為代表的傳統百貨近年來受到電商的衝擊特別大,必須要轉型,但是這樣一個大集團想要“轉身”並不容易。
雖然,丹斯裏鐘廷森已經宣布“回歸”,但其將如何帶領百盛脫困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
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百盛創始人再度出山後,集團的戰略方向尚未明晰,但很有可能會從目前的零售轉變為打造更高端的城市綜合體購物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