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控”遭遇成長期的煩惱
信託陷上海家化內鬥,證券遭監管層處罰
2013-05-17   作者:記者 吳黎華 李唐寧/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證券業務收到監管層的最重罰單,信託業務再陷上海家化的內鬥。在經歷了25年的快速擴張之後,平安這家涵蓋保險、銀行、證券、信託、基金等多“個金融業務”領域,總資産規模高達2.84萬億元的金控帝國最近遭遇了一系列成長期的“煩惱”。
  儘管經歷一系列波折,但對平安而言,這可能也是構建金控帝國過程中必要的修改。或許將如平安總經理任匯川所言,經過這次事件以後將更加汲取教訓,“加強內部建設,不追求數量,要追求質量。”

  平安信託:陷上海家化風波

  在控制權的爭奪中,資本是實力還是創業者的實力更強?現在看來,內鬥公開化的結果更多是兩敗俱傷。在最近一段時間,平安信託和上海家化矛盾的激化正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稍早之前,平安信託方面稱,接到上海家化內部員工舉報,反映集團管理層存在設立“賬外賬、小金庫”,個別高管涉嫌私分小金庫資金等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涉案金額巨大。5月13日,矛盾再度升級。平安信託稱,已於5月11日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決議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
  上海家化則在5月14日晚公告稱,上海家化相關事宜未影響公司正常生産經營活動。葛文耀已不再擔任上海家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仍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正常履職。公司股票於5月15日起復牌。同時,上海家化還通過公司官方微博發聲明稱,葛文耀在國企時期嚴格按照組織上核定的金額領取薪酬,從未多拿一分錢。而發放給高管的激勵資金,絕無違法行為。 
  在5月16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雙方似乎已經達成了妥協。葛文耀特別強調,此前沒有處理好與平安的關係,深表歉意,自己會平息事態,並將修復與大股東平安的關係。不過,這件事依然對上海家化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公司股票15日復牌當日開盤即跌停報收於62.99元/股,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共81家主力機構(基金73家,社保基金1家,一般法人2家,券商集合理財5家)持有上海家化,持倉量總計3.09億股,佔流通A股73.14%。以此估算,眾機構15日一天便損失高達21億元。
  2011年11月,平安信託子公司平安創新通過旗下平浦投資以51.9億元的價格購得家化集團100%股權。家化集團持有上海家化27.5%股份,為控股大股東。上海家化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2011年6月7日,平浦投資成立,註冊資本為5億元,平安創新為唯一股東。同年11月8日,股東平安創新對其增資到28.2億元。
  從平安信託過往的歷史看來,這家信託公司習慣於在短期內獲得利益的最大化,但對於成為長期戰略投資者並無興趣。
  在此前許繼電器收購一案中,平安信託以9.8億元拍得許繼集團100%的股權,並承諾至少5年持有許繼集團股權,並保持對該集團的絕對控股。不過,一年之後,平安信託就與中國電科院等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後者以多家公司的股權增資許繼集團。交易完成之後,平安信託持股比例降至40%。稍後,平安信託又將剩餘的40%股權置換成為上市公司許繼電氣的股份。
  在業內人士看來,平安信託的行事風格類似於並購基金,其在A股通常採用“曲線入股”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股權,然後通過減持A股實現套利。此前曾有猜測,平安信託與上海家化此次矛盾爆發並趕走葛文耀,其目的就在於為自己減持套現掃清障礙。
  雖然平安信託和葛文耀圍繞上海家化控制權的內鬥最終平息,但這一場風波讓雙方都教訓深刻。作為財務投資者,平安信託應該學會尊重企業創始人,保留企業精神與文化;而作為企業創始人和管理者,也應該清楚自己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恪盡職守,遠離“內部人控制”。

  平安證券:飽嘗快速擴張苦果

  除了平安信託外,馬明哲“金控帝國”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平安證券近期也負面不斷:薛榮年團隊出走華林,勝景山河、萬福生科等一系列保薦項目中所扮演的並不光彩的角色,正在使得這家券商飽嘗此前擴張留下來的苦果,並迫使其進行全面轉型。
  稍早之前,證監會公布了對在萬福生科造假上市一案中保薦人平安證券的處罰結果。證監會稱平安證券在萬福生科上市保薦工作中,未審慎核查其他中介機構出具的意見;未對萬福生科的實際業務及各報告期內財務數據履行盡職調查、審慎核查義務;未依法對萬福生科履行持續督導責任;內控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其出具的《發行保薦書》和持續督導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證監會擬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項目的業務收入2555萬元,並處以兩倍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人吳文浩、何濤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撤銷證券從業資格,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薛榮年、曾年生和崔嶺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對保薦項目協辦人湯德智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
  就在證監會公布處罰結果的當天,平安證券宣布設立“萬福生科虛假陳述事件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先行償付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因萬福生科虛假陳述而遭受的投資損失。基金規模為人民幣3億元,存續期為兩個月。平安證券董事長楊宇翔承認,公司在萬福生科保薦過程中未能做到充分勤勉盡責,沒能及時發現並有效遏止這一造假案件的發生。楊宇翔承認,公司希望主動承擔責任,也有品牌修復和盡快恢復正常業務秩序的考慮。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IPO重啟以來,在平安證券保薦上市的99個項目中,截至5月15日收盤,有53家上市公司的收盤價格低於其發行價格。而如果從2012年的年報情況來看的話,在上述99家企業中,2012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的達到了53家。
  業內人士普遍&&,當年在薛榮年的帶領下,借助創業板的東風,平安證券在短短數年內從一家中型券商躍居IPO保薦前列,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蟬聯IPO保薦冠軍。與此相對應,平安證券的投行團隊人數也從2004年的49人增至高峰時的350人,保薦代表人從最初的7人增加到85人。然而,就是在這種“野蠻生長”的情況下,其投行業務的重視數量、忽視質量的粗放特徵開始凸顯。

  修復藍圖:汲取教訓追求質量

  實際上,無論是平安信託還是平安證券所涉及的問題,都刻骨地反映出了中國平安的特性:激進、高效、重視排名和規模、大幹快上。如今,走得太快太猛的一些不良後果開始顯現,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企業特性成就了平安的崛起。 
  在更早之前,作為第一個走出國門進行收購的險企,中國平安在2007年11月底宣布斥資18.1億歐元收購歐洲前15大金融機構之一比利時富通集團4.18%的股權,一躍成為其最大單一大股東,此後又追加對富通集團的投資,認購其5%的新股。投資富通,中國平安動用的是自有資金,前後累計投資約240億元,富通在金融海嘯中被分拆和國有化,此舉使得中國平安對之前的投資作出228億元的撥備。
  不過,在舔舐了傷口之後,平安的國際化又有了新的舉動:稍早之前有消息傳出中國平安將投資約2.6億英鎊(約24億元人民幣),買下英國倫敦的標誌性建築勞合社大樓(The LloyDS building)。
  但另一方面,也許正是這種特有風格和綜合金融路徑成就了中國平安。25年中,平安從一個深圳起家的保險公司,成長為一個以保險、銀行、投資三大業務為支柱、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00位;在美國《財富》雜誌“全球領先企業500強”中名列第242位,並蟬聯中國內地非國有企業第一。
  事實上,金控構架也為平安創造了單一金融業務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中國平安執行董事、總經理任匯川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平安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穩定發展,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綜合金融架構與模式經過十餘年的建設,逐步走向成熟。
  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金控架構下的綜合金融能創造很強的協同效應。任匯川&&,平安綜合金融集團內不同子公司可以共享客戶、IT、後援平台、品牌等資源“雖然獲取每一個客戶都需要成本,但平安做的‘一個賬戶,一個客戶,多個産品,一站式服務’,可以把這方面的成本降下來。”
  儘管經歷一系列波折,但對平安而言,這可能也是其在描繪金控帝國藍圖過程中必要的修改,正如任匯川所言,平安證券經過這次事件以後將更加汲取教訓,“加強內部建設,不追求數量,要追求質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信信託11.7億不良債權中止拍賣 2013-05-03
藝術品信託投資重風控 2013-04-23
銀監會王兆星:禁止向違規房企放貸及信託融資 2013-04-19
P2P機構高息攬客産品風險超信託 2013-04-15
地方融資平台難捨信託融資 2013-04-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