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淘寶十周年時光機”發布,網友可以看到自己從2003年淘寶成立之後至今的支付寶消費狀況。在不少人高呼“剁手”不能再繼續“敗家”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網友認為,網上的東西價格低,會買就是賺。
長春網友“蕾絲”曬出了自己淘寶十年的賬單,高達19萬餘元。“沒想到花掉這麼多錢,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小數點看錯了呢。”她&&,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電子産品、辦公用品、禮物等都在網上購買,早就成為了一種消費習慣。
“我是一名烘焙愛好者,有一些工具在長春買不到,只能找美國、日本的代購。不過網上東西便宜,有些可買可不買的,一看‘白菜價’也就收入囊中了,積少成多,難免存在浪費的現象。”“蕾絲”説。
長春市民李玉琦告訴記者,她現在的購物套路是“網上看樣式——實體店試穿——網上找代購”。“我身高168公分,體重近130斤,現在網上的衣服很多都是均碼的,我得在網上挑好樣子之後到專櫃去試。一般像我經常買的幾個牌子,網上的代購要比實體店便宜30%-40%。所以我覺得網購其實在我為節省開支。”她説。
“剛開始網購的時候,處於“試水”階段,走過一些彎路,買過一些‘破爛’。後來累積了不少經驗,現在大多數買的都是自己用得上的東西。像裝修的時候,網購給我省了好幾萬元呢。”長春市民任慧説。
採訪中不少網購達人&&,淘寶除了淘東西划算,拿出去砍價也是“利器”。比如,遇到必需要買的家電時,在各大電商官網上查好價格,再到實體店裏去比價,如果實體店開價較高,便可亮出淘寶價去砍價。
專家認為,
“剁手族”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長年累月的消費習慣。沒必要盲目去戒掉,適度調整,保證自身合理的能夠接受的消費範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