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信用信息平台醞釀建立
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近期&&
2013-05-15   作者: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平台主要涉及政府公共信息共享,專家認為遏制失信效果有限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醞釀多年的“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已基本定稿,近期將上報國務院。規劃中明確提出建立國家級信用信息交換平台。
  “今年春節後召開了最後一次專家論證會,會後又根據最終的論證修改意見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做了部分修訂,目前已經基本定稿,準備近期上報國務院,相信不久後就會&&了。”一位知情人士&&。
  據了解,此前是由人民銀行牽頭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並曾在2011年就規劃草案內容徵求過意見,當時分歧較大。去年起改由發改委和人民銀行共同牽頭組織聯席會議機制,商務部、工商總局等十幾個部門都參與研究討論,並將規劃改為2013-2020年中長期規劃。
  上述知情人士&&,最近一年來,聯席會議召集專家、業內人士、地方政府代表等開了十幾次研討會,反復研討,從頂層設計和實踐操作各層面進行論證。“此次修訂,相較於此前人民銀行版本,框架和內容都做了非常大的改動。”
  據悉,最終形成的規劃內容,從政務、商務、司法、社會四大領域規劃信用體系建設,並在反復論證研究之後,明確提出由中央部門牽頭建立一個國家級信用信息交換平台,解決各部門、各地方信用信息分割不聯網的問題。此外,規劃綱要還明確要求各行業、各地方都要建立各自的信用徵信系統。
  事實上,隨着信用體系建設的急迫性日益凸顯,近年來已有不少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了信用建設領域的指導意見或部門級規劃,如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建設、商務部的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工信部的電子商務信用建設等都有指導文件。“但是,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畢竟不是一個或幾個部門的事,需要從國家層面統籌設計。因此,國家級總體規劃意義重大,可以説是我國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韓家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因為信用體系涉及面非常寬,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則和原則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誠信缺失現象普遍出現。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産品質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詐造成的各種損失達2000億元。另據有關研究機構數據,我國企業壞賬率高達1%至2%,遠高於成熟市場經濟國家0.25%至0.5%的水平;我國每年簽訂約40億份合同,履約率僅50%。
  徵信成本過高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內信息的開放和質量,安全和便利程度,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這直接推高了國內企業徵信成本。”韓家平説。
  據介紹,想要了解一家企業的信用狀況,最有力的信息就是在銀行登記的信貸記錄、付款記錄、財産抵押情況、法院訴訟情況,而了解這些信息對於國內單個企業來説難度太大。目前只有人民銀行建立了企業和個人信貸登記系統,但只對銀行開放,其他企業和個人無法查到。
  另外,即使是企業在工商登記時註冊的信息,也不是能夠免費拿到的,不少省份查詢需要收費,查詢一次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這筆費用對於需要查詢多家交易方信息記錄的企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再如財産抵押之類的信息,由於房地産、汽車和一般設備在不同系統登記,全國也不聯網,因此也很難查到。
  有分析認為,中國企業失信的代價太低,而徵信的成本又太高。打破信息封閉、實現信用信息公開聯網以及加大對失信的懲處力度,是解決當前社會失信嚴重的關鍵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國家級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將各部門各地方的信用信息整合在一起。專家&&,這有助於打破目前的信息分割局面,實現信息高效查詢和共享。但據了解,規劃中的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僅限於政府層面,還未涉及向企業及公眾公開,因此也被專家認為對於遏制失信效果有限。
  專家指出,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公開分為四個層面,即政府公共信息、行業同業信息、信用服務機構商業信息、企業等經濟主體自身的信息。但是,目前我國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仍停留在前兩個層面,與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新年認為,規劃只是一個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都是一個長期過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博客]須重點防範信用違約風險 2013-05-13
只有構建新型全球信用體系 才能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2012-07-11
信用體系國家級規劃年內&& 2012-03-30
專家呼籲:覆蓋全國信用體系亟待建立 2012-03-26
國務院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規劃 2011-10-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