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業不如炒房”這一名言曾經讓很多企業紛紛轉戰房地産,而雲南白藥就是其中一例。然而,房地産業務並未給雲南白藥帶來預期收益。據雲南白藥公開的數據,其所持有的房地産公司近五年來僅一年盈利,其餘四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去年,包括人福醫藥等多家藥企決意告別房地産業務,而近日,雲南白藥發布公告稱將出售白藥置業這一旁支行業,以擺脫不務正業之名。
“對於企業而言,其實施多元化戰略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本無可厚非,但是必須以做好主業為前提。”一位長期跟蹤雲南白藥的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雲南白藥作為藥企,其主營業務的産品質量對消費者的健康影響重大,但是雲南白藥對其他業務的盲目涉足致使主業屢出産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威脅,確有不務正業之嫌。此外,雲南白藥在多元化戰略中並未對副業進行充分考量,以致副業拖累主業,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不利。”
房地産業務失意
雲南白藥2006年4月投資組建白藥置業,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主要經營城市建設投資,房地産開發,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機械設備銷售等。
白藥置業全面負責雲南白藥集團整體搬遷項目以及配套生活區“頤明圓”項目的建設實施工作。
據公開的數據,截至2012年12月31日,白藥置業自2008年以來,僅有2010年凈利潤為正,其餘年份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2008年虧損41萬元,2009年虧損454萬元,2011年虧損52萬元,2012年虧損16萬元。
此外,公司的高負債也備受關注。數據顯示,白藥置業2012年總資産73530萬元,負債總額72590萬元,凈資産僅為940萬元,負債率高達98.72%。
而白藥置業去年11月和12月的業績讓人備受質疑。1月至12月銷售收入9779
萬元,凈利潤為負16
萬元。而審計報告顯示,白藥置業去年1月至10月份實現營業收入9728萬元,凈利潤為534萬元,這意味着去年11月和12月,白藥置業實現銷售收入為51萬元,但卻虧損達550萬元。
對於房地産業務的“先愛後恨”並不止雲南白藥一家藥企,諸多藥企均有相同經歷,它們皆是出於企業經濟利益的考慮。去年,多家藥企均已宣告退出房地産業務,然而,雲南白藥屬於後知後覺類型。
“曾經房地産行業在國內發展迅速,一度是資本的聚集地,諸多藥企蜂擁而至。但是隨着國家調控政策的&&,房地産行業步入寒冬期,雲南白藥等藥企的房地産業務經營不善只能無奈退出。”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郭凡禮向記者&&。
溢價4066%轉讓成謎
儘管白藥置業並未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但公司的出售該項業務的公告卻讓市場大為驚訝。
此前,雲南白藥發布了《關於公開掛牌轉讓持有雲南白藥置業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司&&,將通過産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有的全資子公司雲南白藥置業100%股權。本次掛牌轉讓成功後,公司將不再持有白藥置業股權。
公司介紹,標的資産評估結果已於3月25日獲得雲南省國資委評估備案,白藥置業凈資産賬面值為1552.44萬元,評估值為6.46億元,增值率達4066.59%。對於這一高溢價率,公司&&,這次轉讓有利於公司深入貫徹執行“新白藥、大健康”戰略,公司將更加專注主業。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將發生變更,白藥置業將不再納入公司的合併報表範圍。
而這次轉讓若完成,將對雲南白藥業績産生重大影響。其中,資産總額中存貨減少約7億元,貨幣資金增加約6.46億元。同時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增加約6.46億元(處置子公司收到的現金6.46億,公司投資收益增加約6.36億元(衝減對白藥置業長期股權投資0.1億元),公司利潤總額增加約6.36億元。
對此,有媒體報道,此次白藥置業的接盤方很有可能就是雲藥集團的大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對此進而質疑公司向大股東輸送利益。對此,記者致電雲南白藥,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稱屬於公司信息披露的範圍,在沒有具體的結果之前,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