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節能補貼時代彩電業需應對庫存危機
2013-05-14   作者:記者 傅勇/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實施近一年的節能補貼惠民政策將於本月底結束,這一刺激政策對中國彩電業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後節能補貼時代彩電企業該如何發展?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家電産業問題專家羅清啟先生。
  《經濟參考報》:節能補貼惠民政策是國家推出的一項重要內需拉動政策,涵蓋了電視、空調、冰箱等産品品類,其中彩電業可以説是獲益最大的産業。具體而言,這一政策的實施為彩電産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羅清啟:節能補貼政策的實施改變了整個家電業的兩個結構,一是市場結構,二是技術結構,重塑了産業發展的“小氣候”,實現了內需市場基本盤與産業供應能力間的對接。
  對彩電業來講,這種改善作用尤為顯著。節能補貼政策的實施顯著改善了原有的整體低迷的市場結構:在歐美債務危機導致外需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雖然中國彩電業面臨着國內房地産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但整個産業仍然實現了穩定的增長,內需市場的相對穩定為整個産業發展提供了活力。從産品結構上看,目前市場上的在售平板電視産品有90%以上為節能産品,節能補貼政策為企業進行節能技術創新注入了動力。
  《經濟參考報》:如果節能補貼政策如期結束將對整個彩電産業帶來什麼影響?
  羅清啟:隨着國內高世代面板生産線量産以及對OLED等新型顯示方式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當前中國彩電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已經轉變為相對龐大的産品供應與市場需求不對接上,一旦節能補貼政策結束,政策紅利的終結或將繼續放大這種結構性問題帶來的影響。
  一旦節能補貼政策結束,彩電産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或許就是突然間會出現巨量的庫存産品。當前彩電業仍然沿用着傳統的賣庫存模式,也就是企業先生産出産品然後等到市場旺季再集中銷售。在這一模式下,即便在節能補貼政策的拉動下,截至2012年整個彩電行業的庫存規模達到200多億元。由此可見,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後,整個彩電産業原有的龐大市場供應很可能面臨着需求相對萎縮的狀況,這或將進一步放大彩電企業面臨的庫存危機。
  《經濟參考報》:當前全球彩電市場上産品概念頻出,從互聯網電視到智能電視,從最初的3D電視到目前全球企業都在發力的4K電視,整個彩電行業似乎正在掀起一股新品比拼熱潮,對此您怎麼看?
  羅清啟:事實上,無論市場上的産品概念如何變化,彩電産業發展的終極命題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創新用戶體驗,而這又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産品本身功能及硬體更新,另一個則是産品播放內容的整合。從産品硬體上講,從CRT到平板顯示方式,再到當前市場上出現的OLED電視,彩電業都是沿着顯示方式變革的維度進行創新,只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也伴隨着産品附加功能(如3D)、産品畫質等方面的優化。在內容層面,智能電視的發展恰恰是節目內容快速整合的産物,電視終端智能化後可以連接到內容雲,這正是創新用戶使用體驗的重要組成。
  《經濟參考報》: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仍處於相對低迷期,而國外市場需求短時間內也很難復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彩電企業該如何提升市場競爭力?
  羅清啟:當前全球産業已經進入智能時代,此時全球彩電産業已經進入新的産業競爭階段,以往單純以硬體為基礎的競爭格局已經被徹底顛覆,圍繞用戶需求進行顛覆成為整個産業發展的最主要邏輯。也就是説,在智能時代,彩電企業競爭的不再是單純的比拼産品價格或者是産品的單一功能,而是一種基於用戶生活狀態的使用體驗,這必然要求企業的創新焦點發生轉移,從埋頭於實驗室進行技術研發轉向研究用戶生活,以更好地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
  對中國彩電企業而言,要提升市場競爭力就必須走出當前的産品概念比拼競爭的低端競爭,轉而通過創新用戶需求提供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並構建起能夠持續創新出符合需求産品的發展生態。具體來説,彩電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焦點還是聚焦到硬體與軟體兩個維度,在硬體層面,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實現包括面板、芯片等産業關鍵資源的本土化生産研發能力,而在軟體上則是不斷提升節目內容、軟體應用以及操作系統等軟技術實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智能時代考驗彩電業創新能力 2012-09-04
海爾搜索電視HaiTV引領彩電業進入3.0時代 2012-08-30
蘋果逼日韓彩電業開戰 2012-02-14
中國彩電業龍年面臨三大挑戰 2012-01-10
中國彩電業力求“應用”突圍 2011-12-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