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醞釀重拳治理産能過剩
大量“未批先建”項目考驗治理能力
2013-05-13   作者:記者 楊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化解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已經成為調整産業結構的重要任務,國家準備&&“關於化解産能過剩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對此積極調研並制定相關意見,不久將以書面形式報送國務院。
  “這是今年中央‘重拳’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除涉及鋼鐵、電解鋁、水泥、造船等産能過剩行業外,多晶硅、風電設備、新材料等新興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也值得關注。”上述人士説。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針對“意見”的編寫,相關部委已會同鋼鐵協會、有色工業協會等多次開會討論。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相關部門已進行了長時間調研,目前比較大的難題是,大量“未批先建”項目如何治理,應採取什麼路徑和方法遏制産能過剩。一方面,近幾年新增産能大多技術裝備水平高,這在西部尤其明顯;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新建産能的同時,對於舊産能淘汰過慢,導致新舊産能疊加,從而加劇過剩。
  “這些過剩行業都集中在基礎製造業,除涉及大量投資,還增加了地方就業,解決起來面臨人員安置、地方負債等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士説。
  記者了解到,根據總的規劃,今後將嚴控産能過剩行業新增項目,違規建設項目也將嚴厲整治。另一方面,通過能耗指標、環保核查標準、銀行信貸、問責制等提高行業門檻,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從而防止産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産能過剩已令不少行業掙紮在虧損邊緣。以鋼鐵行業為例,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2年末鋼鐵行業整體資産負債率同比增1.44個百分點,44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0.35%;今年一季度末,鋼鐵行業資産負債率呈繼續上揚態勢,整體資産負債率高達61.52%。根據中鋼協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日均粗鋼産量213.2萬噸,創歷史新高,産能過剩、供大於求成為鋼鐵行業首要困難。
  與鋼鐵行業類似,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等行業因産能過剩都出現價格下跌、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平板玻璃産量由2001年的2.02億重量箱增至2011年的7.38億重量箱,增幅達262.87%。Wind資訊統計顯示,15家玻璃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末資産負債率同比增6.16個百分點,其中洛陽玻璃資産負債率高達94.58%。
  除傳統行業外,新能源和新材料行業也開始出現産能過剩信號。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今年兩會時&&,部分産業産能嚴重過剩是不爭的事實,鋼鐵、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甚至風電設備、光伏電池、多晶硅等行業都嚴重過剩。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張平也&&,目前産能過剩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焦炭等傳統産業“尤為突出”;還有,近一個時期以來,光伏、風電設備等新興産業也出現産能過剩,光伏産能利用率只有不到60%,風機産能利用率則不到70%。
  據硅業分會統計,2012年底,國內多晶硅産能已經達到19萬噸/年。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光伏電池開工率僅57%,多晶硅開工率更是低至35%,屬於“嚴重過剩”。
  “今年以來,國家對於控制産能過剩態度堅決。”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坦言,産能過剩已成為鋼鐵行業無法回避的話題,部分地區和部分品種嚴重過剩。當前污染問題十分嚴峻,鋼鐵行業應進一步強化環境治理,才能真正化解産能過剩問題,同時促進鋼企間公平競爭。
  “衝破地方保護無疑是解決産能過剩問題的關鍵。”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長、就業、稅收等壓力下,往往和調控“唱反調”,因此,治理産能過剩須明確責任制,防止政策在執行層面變味。
  對於化解産能過剩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要解決這一問題,還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積極推動完善市場機制和減少政府干預,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准入,推動産業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聯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不必擔憂審批權下放助長産能過剩 2013-05-09
德國企業緣何不懼産能過剩 2013-05-02
自主品牌困境:産品力低 品牌力弱 産能過剩 2013-04-26
流動性陷阱與産能過剩並存 2013-04-23
崔新生:未來GDP破“8”無望 仍需警惕産能過剩 2013-04-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