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類創新中藥對中藥産業貢獻度不到20%
2013-05-03   作者:曾亮亮/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磊,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上&&,中藥研究基礎薄弱,臨床特點不突出,中藥的獨特優勢和核心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目前,以“物質基礎清楚、機理明確”為重點的單體、有效成分創新中藥對中藥産業的貢獻度不到20%。
  據中國中藥協會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不完全統計,2012年單品單家超過一億元市值的有近200個品種,但是90%以上沒有按新藥標準開展過系統的藥學基礎、安全性研究,更缺乏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
  李磊指出,這兩組數據帶給來的不僅僅是對中醫藥核心價值和研發方向的反思,更是對如何構建適應中醫藥發展階段凸顯中醫藥臨床特點、適應於80%西醫使用中藥的發展現實相適應的評價方法與研究體系的期待。中醫藥未來應實現産品優質優價,明確産品臨床定位,聚焦優勢病種,以應對國家對基藥、醫保目錄産品中適應症的規範限制與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支付模式變化。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劉國恩教授説,藥物經濟學有助於支付手段合理、科學、客觀的改革,也會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程度。國家政策鼓勵開展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發揮循證藥物經濟學在支付手段改革、藥品定價方面的杠桿作用。並將改進藥品定價方法,逐步推進價值定價,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産和使用。對新藥和專利藥品逐步實行上市前藥物經濟性(PE)評價制度成為未來政策的發展趨勢。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説,藥物經濟學作為一種提高衞生資源配置效率、控制藥品費用增長、指導合理用藥的研究方法,是衞生事業管理必不可少的決策工具之一,也是能體現中藥産品獨特的臨床價值和優勢、優化醫療機構臨床用藥方案必要的研究手段。國家主管部門希望&&能夠遴選優勢産品、評定優質優價、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研究評價體系。作為服務企業的中藥協會,希望通過集聚藥學、臨床、安全、經濟學專家,整合相關研究機構和資源,集成各種評價方法和研究思路,推動中藥行業産品評價與研究平台組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H7N9禽流感未現大規模擴散 中藥材炒作空間有限 2013-04-09
中藥等三行業成基金牛股集中營 2013-04-02
中藥材領域造假利潤驚人 2013-03-21
中藥材領域造假利潤驚人 2013-03-21
美向中藥企開罰單不公平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