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風暴下半場:暫停三類産品開戶
2013-04-26   作者:董雲峰 賈華斐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隨着央行昨日釋放維穩信號,上周以來的債市“打黑”風暴進入下半場,主題是治理和整頓。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央行昨日上午發出通知,要求暫停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和信託計劃等三類産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戶,此舉或旨在配合丙類戶治理。
  同日,本報記者了解到,證監會正在修訂一系列與《基金法》配套的相關細則,其中就包括對債券基金杠桿率等投資細節的規定,未來債基總資産很可能不得超過基金凈值的140%,從而對代持養券作出限制。

  暫停三類産品開戶

  在目前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共有兩家登記託管機構:一是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債登”),其託管範圍包括國債、央票、政策性銀行債、商業銀行債、企業債和中票等主要債券産品;二是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下稱“上清所”),主要負責短融、超短融、定向工具、資産支持證券等創新産品的託管工作。
  昨日,記者從中債登和上清所了解到,在央行的指示下,兩家機構於當日上午暫停了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和信託産品的開戶業務。
  “我們剛剛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通知,何時重啟並不確定,這要看監管部門的意思。”當記者以機構投資者的身份&&到中債登有關人士時,其如是稱。
  接近上清所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業務上都直接受央行領導,所以這次暫停開戶事宜,上清所與中債登是同步的。”
  目前券商資管産品、基金專戶和信託計劃産品一般在中債登開設乙類賬戶;為了投資短融和超短融,則一般在上清所開設B類賬戶(其A類、B類、C類大體與中債登的甲類、乙類、丙類相對應)。
  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向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他指出:“中債登此舉應該是配合監管部門清理丙類戶,是一個臨時性的舉措,不會很長時間,相信不久後就會重新開閘。”
  記者了解到,在周三召開的監管通報會議上,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自查,防範債券交易風險,同時表態將規範代持業務。而對於備受詬病的丙類戶問題,央行表態稱“要逐步取消或升級”。
  根據中債登規定,可辦理債券自營結算和代理結算的結算成員為甲類成員,主要為商業銀行;只能辦理自營結算相關業務的結算成員為乙類成員,主要為信用社、保險、券商和基金等;自營結算及相關業務需委託一個甲類成員辦理的為丙類成員,主要為非金融機構法人。
  “丙類戶的問題,其實央行早已注意並加強准入管理,只是現在暫停這三類産品開戶的動作比較出人意料。”上述接近上清所的消息人士説。
  “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和信託都是依法募集的産品,説停就停,有點不可思議。”另一位券商資管人士稱。

  證監會擬限制債基杠桿

  除央行外,證監會也在行動。上周五,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媒體回應稱,堅決反對基金公司在債券投資操作中以代持進行利益輸送等行為。而地方證監局已經於上周正式部署轄區內證券公司自查債券業務部門,主要檢查代持業務。
  本報記者獲悉,在昨日由基金業協會組織的關於《證券投資基金法》的內部培訓上,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胡家夫透露,證監會正在修訂一系列與新《基金法》配套的相關細則,其中就包括對債券基金杠桿率等投資細節的規定。
  與會人士向記者&&,根據胡家夫的表態,正在修訂的細則將規定債券投資基金總的資産不能超過基金凈值的140%,這就限制了目前債券基金所採用的杠桿大小。
  目前,根據業內慣例,債券基金進入銀行間市場進行債券回購的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基金資産凈值的40%,這意味着,在正常情況下,債基總資産將不超過其凈值的140%。然而,為了提高基金收益,不少基金經理會採取“代持養券”的方式,通過將部分債券資産表外化以放大杠桿。
  “在限定杠桿之後,債券基金對採取回購、代持等方法加杠桿的需求會大大減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代持行為。”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人士&&。
  不過,上述人士認為,利用代持增加杠桿本身並不違規,“去杠桿”的要求會降低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而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空間亦將受到限制,因此監管趨嚴將對債基業務造成較大影響。
  記者還了解到,債券基金今後的投資將採用股票基金的“雙十原則”,即投資於特定標的的比例不能超過債券基金總資産的10%,其投資比重也不能超過該投資標的總資産的10%。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行間債市暫停開設丙類戶 基金私募券商齊叫苦 2013-04-26
債市風暴揭開吸金黑幕 2013-04-26
徹底清理債市才能降低金融風險 2013-04-26
防範債市成為系統性風險源頭 2013-04-26
債市整頓 部分乙類賬戶暫停開戶 2013-04-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