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夠準確預測嗎?
2013-04-26   作者:呂毅品 孫立極 劉軍國 蔣建科 姜泓冰 史鵬飛 張 文 陳曉星 喻思孌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許多網友對於地震能否預測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地震能夠被預測嗎?民間預測可靠嗎?地震預測與地震預警有何不同?一些異常現象能否被作為判斷地震發生的依據?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了日本、我國台灣和內地的有關專家。

  地震能提前預知嗎?

  【回應】 日本、中國台灣及內地專家普遍認為地震無法準確預測;民間預測更多還是不準

  日本氣象廳對本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地震預測尚處於研究階段,要準確預測非常困難。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酒井慎一告訴記者,雖然在地震前會有很多前兆,但尚未找到能明確何時、何地發生多大規模的地震預測方法。
  “像我們這些地震學者,並非僅僅通過尋找什麼地震的前兆來預測地震,而是在從事地震為什麼發生、地震發生需要什麼條件、發生後會引發哪些問題等各種研究。”酒井慎一介紹説,地震預測並非全部,而是以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為目標。
  “目前專家普遍認為地震不可預測。”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副所長盧文勝教授説,根據板塊學説,地震是由於不同地殼板塊間應力運動集中,互相碰撞造成破碎的結果。地底碰撞無時不在發生,何時會造成劇烈的大錯動形成地震,很難把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群策&&,地震預測的困難主要受技術手段和探測水平局限,測量、監測幾乎不可能到達震源深處;而且地震的孕育機制非常複雜,偶發性很強,人類還未能認識它的規律。
  台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博士&&,由於地震無法準確預測,房屋的抗震性就比較重要。
  對於時有報道的民間預測成功案例,專家也進行了解釋。“也許有人要説,某某準確預測了汶川、玉樹或者蘆山地震,從概率上説這是有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還是預報不準。”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老師趙克常説,每天在網絡上有成千上萬的民間預報信息,只因為基數大總有報對的,然後會大肆宣傳,而報錯了卻沒多少人提。
  在台灣,根據相關規定,民間人士不可以對外發布預測結果,以免造成民眾恐慌。如果發布,首先是警告,警告之後仍然不聽,就會開罰,罰款20萬至100萬元&&&。郭鎧紋介紹,民眾可以把自己的預測寫信給測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每年都會收到大量的預測信,“不過,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前13個月都非常平靜,連小地震都少了,只有平時的70%,那時預測信倒幾乎沒有。”郭鎧紋説。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也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佈地震預測意見。

  地震預警與預測是一回事嗎?

  【回應】 地震預警不是預測,是在地震發生之後發出提示,可減少地震損失

  “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波傳遞速度差,在首先感知到P波傳達到的階段,在導致發生強烈搖晃並帶來災害的S波傳達到之前,向大家傳遞危險到來的信息,這與地震預測不同。”日本氣象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
  據了解,日本的地震預警主要是指緊急地震速報。截至2012年3月,日本主要依靠氣象廳的235處地震儀和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設在全國的850處高敏感度地震觀測網來發布緊急地震速報。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每當記者感受到地震搖晃時,迅速打開電視機立馬就能看到氣象廳發布的緊急地震速報。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山有研究員介紹,目前日本已建設了全國地震預警系統,歐盟和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建設了區域地震預警系統。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發生後,地震預警系統為公眾提供8秒至30秒的避險時間;東北新幹線上27列高速運行列車及時停車,避免了列車出軌和重大人員傷亡。
  盧文勝教授&&,這次蘆山地震,傳到成都市需要10多秒鐘時間,如果能通過網絡、電波等渠道作出預警,其他地方就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李山有説,目前,我國福建地區已初步建成由125個&站組成的地震預警示範系統,2012年9月開始試運行;首都圈和蘭州地區地震預警示範系統正在實施。
  郭鎧紋介紹,地震預警對海嘯來説作用比較明顯,只要有10分鐘,傷亡人數便可以減少90%。但郭鎧紋也坦言,預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好,屬於“近的來不及、遠的沒什麼用。”“當然,也不能説一點作用都沒有,100公里範圍外,假使正在準備做精密手術,則可以暫緩。”郭鎧紋説。

  把建築遷出地震帶可行嗎?

  【回應】 搬遷只在理論上可行;日本由居民自主決定是否搬遷;台灣地區斷層很多,不可能完全避開

  有網友提出,為避開地震,應該把人口建築遷出地震帶。對此説法,盧文勝認為只在理論上可行。“以目前的技術力量,對可能産生地震的斷裂帶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所以,每次災後重建還是以原地復建為主,這是由多種社會原因決定的。”他介紹説,從地震斷裂帶來看,其長度通常會綿延數百公里,寬度則從幾公里到幾百公里不等。比如汶川地震的斷裂帶長達350公里,是這次地震造成巨大損害的重要原因。
  談到地震斷層,郭鎧紋説,台灣“921”大地震就發生在車籠埔斷層,斷層長100多公里,&&盆地就在這裡,住了幾百萬人。“台灣斷層很多,不可能全部避開,不能説可能地震就搬走。”
  酒井慎一説,對於已經住在斷裂帶上的人來説,不能對他們説“請搬家到其他地方”,只能請求他們自主決定是否搬遷。即使是對於“311”大地震和海嘯可能會再度襲來的危險地帶實施的集體搬遷,基本上也是由居民自主判斷,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搬遷。

  可利用異常現象預測地震嗎?

  【回應】 地震前發生的異常現象很難證明是地震發生的前兆,由此推測可能導致誤報

  盧文勝介紹説,不少地震發生之前會出現地下水或某些動物的異常表現,但要説有這些徵兆就必然會發生地震,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在專業領域,有時會收集這些徵兆作為地震會商的參考信息,但不能由此直接判斷,必須考察地應力、地下溫度傳感器、小地震發生頻密度等情況。
  動物異常是否為地震前兆?郭鎧紋認為有一定科學性,因為地震斷層要破裂,敏感的動物會有一些感知。“但不見得動物異常就可能要發生地震。”郭鎧紋説。
  日本氣象廳有關工作人員亦&&,關於雲和動物的異常與地震的關係尚未找到科學證據,關於井水出現渾濁等現象,如果是深井水可能是深部岩盤發生變形的表現,可能與地震有關,但日常使用的淺水井尚未發現與地震有關係的科學依據。
  酒井慎一告訴記者,地震發生之前的確會有各種各樣的現象,但很難證明這些現象能否真正作為地震的前兆。趙克常説,迄今地震學家仍未探索出一種確定性的地震前兆。也就是説,尚未找到任何一種異常現象,可以在所有大地震之前必被無一例外地觀測到;並且一旦出現這種異常現象,必無一例外地發生大地震。

  震後逃生如何更安全?

  【回應】 “活命三角區”難確定,關鍵是平時要做好日常準備

  有網帖提出,躲在“活命三角區”裏是最安全的,即室內的人應該躲在大而堅實的物體旁,這樣墻體和梁倒下後能與該物體形成一個三角空間,躲在這個空間裏的人便可活命。
  對此,盧文勝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角區”不是絕對安全的。比如通常説,浴室應該是有條件形成活命三角區的,但也會有不利條件,一般浴室可能有電加熱器,在地震中有漏電可能,梳妝檯的玻璃鏡可能會碎裂割傷避難者;廚房通常也是小空間,卻又有煤氣管道和灶具,存在泄漏危險。這次雅安地震中受損最嚴重的主要是山區民房,對這類自建房的抗震標準,目前尚無硬性要求,房屋設計、建設、驗收、使用等都不到位,其“活命三角區”更難確定。
  對於正確逃生方法,日本氣象廳建議:1.作為日常的準備,要固定傢具,不要在臥室擺放可能會倒塌的物品。2.平時就應知道地震後避難場所在哪。3.地震發生時不要慌,特別要保護好頭部,遠離大型傢具,躲到結實的桌子底下。4.要對不具備抗震功能的房子進行加固抗震處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四川雅安蘆山7.0級地震 2013-04-26
蘆山地震保險賠付仍顯不足 巨災風險機制亟待建立 2013-04-26
中信銀行: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500萬元 2013-04-26
[老張侃股]大地震未引大波動 欺詐行為別又推“臨時工” 2013-04-26
惠譽:四川地震對中國保險商影響有限 2013-04-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