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需克服“成長的煩惱”
2013-04-21   作者:陳慧稚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字號

    滬上研討非洲復興與中非關係,專家指出── 中非合作需克服“成長的煩惱”

    非洲的發展已經與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存在密不可分,中國的非洲學界和非洲學者對於中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前景寄予厚望,但是對於中非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頗為關注。20日,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辦的“泛非主義與非洲復興”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中非合作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進行了討論。

    專家們普遍認為,為了推動中非關係可持續發展,雙方需以長遠的戰略眼光看待彼此的合作,方能克服中非貿易結構失衡等“成長的煩惱”。

    浙江師範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院長、中國前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説,雖然中國與非洲經貿&&日益緊密,但是中國企業在非洲當地的形象卻變得複雜起來,因為中國企業走向非洲存在一種無序現象,一些中國企業在非洲當地的失當行為就容易被本就眼紅中國進入非洲市場的西方媒體揪住,並大做文章。

    “有人指責中國對非洲有‘新殖民主義’傾向,而其實西方國家對非貿易也存在結構失衡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以同理指責西方,”劉貴今説,“但是我們也認為這種貿易結構是不合理的,是需要改變的。”

    貿易畢竟是基於産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的活動,但是專家認為中國可以從加大對非洲投資着手,推動中非貿易結構優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室副主任姚桂梅認為,中國通過投資幫助非洲修建冶煉廠、提高糧食産量、改善基礎設施等做法,已經受到外界認可,但是需要做的還更多。

    “中國可以利用非洲的資源在當地生産比較高端的商品銷往歐洲,給當地企業留出生存空間,比如比較簡單的商品完全可以由當地企業生産,”姚桂梅説,“中非經貿合作的質量要超越歐美長期以來和非洲合作的水平。”

    蘇丹喀土穆蘇丹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加法爾長期觀察中國企業在非洲行為的微觀層面,他認為中國企業應該更加融入當地社區建設,以提升在非洲的形象。

    “有的中國企業確實向當地投入了許多援建資金,但是選擇把資金交由官方運作,這樣當地百姓往往就無法直觀體會到中國對他們的幫助。”加法爾説。他指出,在非洲,社會組織的力量非常強大,對於中國企業來説,積極主動融入社區非常重要。

    一些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有必要加大對非洲的研究力度,並且提升民眾對非洲的認知水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