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週一,A股再次跌穿2200點心理關口,收盤報2181點。一時間,很多投資者認為,期待中的上升行情已經終結,紛紛減倉或割肉離場。人們發誓詛咒,再不碰股。財經名博老艾曾跟人打賭,今年收盤跌破2200點,將在證監會門口裸奔5分鐘。其周一發博&&,願賭服輸,履行諾言。 周一、周二,全球黃金市場暗流涌動,兩天跌幅將近10%,創33年跌幅之最。據説,內地及香港黃金賣場都賣斷了貨,人們蜂擁金店以紙幣抄底黃金。 一邊是熊冠全球的A股,一邊是一頭栽倒的黃金,到底哪個值得投資者去抄呢? 普通投資者存有慣性思維:12年上漲的光輝黃金路,應該只漲不賠;6年漫漫熊途的A股,留下的是道不盡的辛酸淚。搶購黃金是人們直覺下理所當然的選擇。 但投資老手單看散戶的投資思維方式,就會謹慎思量。 抄A股的底,還是抄黃金的底,需要厘清各自的投資邏輯。 12年黃金上漲的邏輯,人們講得最多的是紙幣氾濫,通脹將升,用黃金保值。但隨着紙幣的氾濫,通脹的蟄伏,黃金卻並未大漲,黃金財富保值的邏輯,越來越被人們所懷疑。黃金的缺陷也很明顯:使用價值有限,除了做裝飾品,並不被工業大量消耗,市場存量越來越多。當黃金的金融屬性在強權紙幣下越來越不被認可,黃金大跌也就不難理解了。強權紙幣邏輯絕不完美,甚至確是強盜,但或許仍將長期存在於我們這個時代。 股神巴菲特一直看好股票對通脹的抵禦作用,他認為,股票代表着企業權益,企業創造着社會財富。把紙幣換成股票,才能長久抵禦通脹。毋庸置疑,古老的黃金信用,本週再次受到打擊。或許本週黃金的大跌,是一個新邏輯的起點,強國紙幣,實用的物品,將替代古老的信用物黃金。 本週A股市場,同樣激蕩着人們的心理底線。股市“裸奔”賭約的實現,説明一些人的心理開始變化,曾經看多的,開始看空。開年第一季度已過,投資者需要再次梳理A股市場的邏輯,對未來的經濟走勢做出判斷。 宏觀數據確實不如人意,投資者信心不足,觀望情緒漸濃。禽流感、食品安全等問題困擾着大眾情緒。但人們也應該看到,伊利等企業,開始採取行動,樹立消費者對中國産品的信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時指出,&&的每一項政策,既要對解決當前問題有針對性,更要為長遠發展“墊底子”。針對中國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要對症下藥,開出的每一劑“藥方”,既能夠治表、更能夠治本。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實現包容性增長關鍵在於,政府和市場各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國家提取更大比例的財政收入,通過大規模的再分配來實現結果的公平,這種途徑壓縮了市場的作用,這種模式不大可持續。 高層管理思路在轉變,看得見的手將逐漸讓位於看不見的手,經濟運行效率有望提升。中國經濟新的動能、升級版,正在逐漸孕育。若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目前是抄底A股的好時機。同時,本欄並不反對黃金投資。投資者拿出少部分資産配置黃金,可以用作“饑荒”時期的不時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