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顯現出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跡象之後,一個潛在亮點已經出現在了中國倉庫深處。
中國生産商在去年的很大一部份時間內都在降低高企的庫存。許多生産商之前加大馬力生産,以期銷售增長,但由於需求下滑,製成品仍堆在倉庫等待買家。
現在,一度塞滿庫存的倉庫開始清空,為需求增長傳導至産量增長騰出空間。
目前出現了庫存周期或已扭轉的跡象。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由於企業清減存貨而不是提高産量,去年大部份時間內庫存都在減少。
中國國家統計局進行的一項庫存調查也展示出了類似的情況。官方數據顯示,庫存同比增速曾於2011年10月份升至24.2%的頂峰,今年2月份降至7.5%。同時,3月份生産者價格指數(PPI)持穩。去年該指數大部份時間都告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工廠下調了售價以消化存貨。
如果庫存回到了更合理的水平,就意味着需求的增長應該能更快地轉換為産量的增長,這對經濟增長是個好消息。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汽車行業在對去年11月份見頂的庫存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清理之後,就開始重新積累庫存。到3月末,汽車生産商的産品庫存較2月份增長了8.3%。
另一方面,中國鋼企的庫存依然是天量。中國最大私營鋼鐵企業沙鋼集團一位高管稱,企業的製成品庫存處於記錄高位,原材料庫存處於記錄低位。
不過渣打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稱,縱觀整體經濟,情況則更加樂觀一些。他&&,好消息是,庫存霧霾似乎開始消散;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宣告庫存正在回歸更加“正常”的水平;總之,形勢正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