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證券業務瘋狂擴張 人員良莠不齊
2013-04-12   作者:記者 趙笛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乘着IPO大擴容的東風,2009年中期以來,平安證券在IPO領域進行了大躍進式的擴張。在最高峰時,平安證券保薦團隊的人數一度達到350人,保薦代表人達到85人。每年的申報和發行家數從幾家激增至2010的51家、2011年的42家,連續兩年居行業第一,同時人均産能指標也攀升到行業最高水平。
  然而,在大肆擴張的背後,其保薦人員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情況。
  僅以萬福生科的保薦團隊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平安證券指派的兩名保薦代表人、一名項目協辦人、四名項目組其他成員存在資歷淺、無證上崗、專業不對口的情況。
  比如,根據證監會保薦信用系統顯示,保薦代表人吳文浩最早的兩份工作經歷分別為軟體工程師、軟體開發經理。即使在從事保薦業務後,此人也是頻繁跳槽。2004年12月~2008年5月間,該人先後供職於4家券商的投行部,幾乎是一年跳槽一次。
  另一位保薦代表人何濤,資料顯示其供職部門竟然是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項目組成員王為豐到平安證券投行部之前是在第一創業證券固定收益部任職。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能在保薦信用系統中找到項目協辦人湯德智。據證券從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湯德智的證券從業資格證取得日期是2010年8月19日,距離萬福生科招股書披露日2011年7月15日不到1年時間。
  項目組成員何來維、周琳取得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日期分別是2011年6月11日、2011年1月24日。這意味着,在萬福生科的保薦項目中,此兩人可能還是“無證上崗”。
  有投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保薦人雖然對學歷沒有硬性要求,但具有機械、財會、法律方面的學歷,往往更適合從事保薦工作,因為在資産評估、財務數據的審計、法律條款的認定上,這些專業往往具有優勢。“一個最初是做軟體的,一個是做固定收益的,讓這兩個人保薦一家農業企業,其專業受限是很明顯的,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但是,專業與保薦的企業不對口,並不影響平安證券四年來在保薦業務中賺得盆滿缽滿。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9年7月10日以來,平安證券通過98家IPO項目獲得的獨立承銷費用合計43億元,再加上與中信證券共同保薦的方正證券近億元的承銷收入,4年來,平安證券在IPO業務方面賺了約45億元。而國信證券賺了38億元,券商“一哥”中信只賺了33億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平安證券--IPO的包裝營 2013-04-18
投資者欲集體起訴平安證券 掃地出門能殺雞儆猴 2013-04-17
平安證券成IPO毒藥 如何處罰是試金石 2013-04-16
平安證券撒彌天大謊 稱不知暫停三個月保薦資格 2013-04-15
平安證券“研報門”蓋棺定論 深圳證監局認定三宗罪 2013-04-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