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濃粧艷抹,上市後醜態畢露——龍宇燃油就是典型代表。4月10日,龍宇燃油公布了上市之後的首份年報,凈利潤同比下降約三成。《大眾證券報》注意到,一家名不見經傳、註冊資本僅為100萬元的公司,居然一躍而上超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巨型企業,在一年之內為龍宇燃油貢獻了近9億元的銷售。更加離奇的是,龍宇燃油和自己的新任第一大客戶居然在同一個區、同一條路。
凈利潤下降約三成
龍宇燃油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84%;凈利潤5833.84萬元,下降28.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5673.68萬元,下降25.63%。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積極拓展地方煉油企業客戶;利潤下降的原因,一是由於成本上升,報告期內調合油業務毛利下降,二是由於毛利率較低的非調合油業務佔比上升。
記者了解到,龍宇燃油於2012年8月17日上市。根據招股説明書,在上市之前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6600.74萬元、8042.78萬元和8284.15萬元。“上市之後應該比以前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更好的平台,怎麼利潤反而還不如2009年了?”有投資者對此&&質疑。
事實上,除了業績變臉,龍宇燃油的部分募投項目也在上市之後兩個月內遭遇變更。此外,公司董事張勁松、董秘楊穎梅亦在公司上市不久後遞交辭呈。
神秘的上海凡達
在上市前後,龍宇燃油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也發生劇變。
2012年,上海凡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凡達”)為龍宇燃油貢獻了8.95億元的營業收入,佔其營業收入的11.52%,成為第一大客戶。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龍宇燃油的第一大客戶為中國石油,2010年和2009年第一大客戶均為中國石化。
記者仔細搜索上海凡達,發現在龍宇燃油400多頁的招股書中,對這家公司竟然只字未提。蹊蹺的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為什麼能夠突然出現在龍宇燃油2012年年報中,而且為龍宇燃油貢獻的營業收入居然是中國石化(4.74億元)的1.89倍?更加令人費解的是,關於上海凡達的信息,在搜索引擎中居然找不到任何一絲線索。
和第一大客戶同區、同路
隨後,記者只能登錄上海市工商局網站進行查詢,結果顯示,上海凡達成立於2010年3月22日,法人代表名為葉文光,註冊資本僅為100萬元,註冊地址為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1988號,而龍宇燃油的註冊地址是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710號,也就是説,龍宇燃油和自己的新任第一大客戶在同一個區、同一條路。
為什麼註冊資金僅為100萬元的上海凡達,能夠在一年之內給龍宇燃油貢獻約9億元的營業收入?兩家公司註冊地址在同一條路僅僅只是巧合?
“年報裏面有第一大客戶的名字嗎?我記得當時用A、B、C等字母代替的,你們怎麼可能看到?”
龍宇燃油董秘程裕在聽到記者的提問後非常驚訝。當記者告訴他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他又解釋道:“在我們行業中,有的公司實力不是看註冊資本的,他們對業務渠道是有控制力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産品真實的客戶是我,但是你沒有辦法把産品直接賣給我,必須通過另一個人賣給我,也就是説,如果不通過另一個人,有時候沒有辦法把東西賣給真實的客戶。從表面上看,扮演中間人公司的註冊資金可能不大,但是它就有這個能耐,中國的情況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