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海藥業大股東內鬥生變 頻繁換帥有貓膩
2013-04-08   作者:記者 陳一昀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分享到:
【字號

  距離周明華自行召開股東大會,提議解聘陳保華總經理職務被否不足八個月,事件發生戲劇性轉變——陳保華卸任董事長、新面孔童建新上任,而曾對此耿耿於懷的周明華卻一反常態的沉默——換帥背後或並非看起來那般簡單。

  ■ 實權

  一向活躍的周明華,這次卻反常的安靜。
  對於為何缺席華海藥業3月26日股東大會,二股東周明華只是草草幾句回應,“我不太好説,現在我沒什麼可以説的。”
  這還不是最令外界意外的。股東大會上,大股東、連續多年兼任華海藥業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陳保華卸任董事長,而繼任者是此前鮮在華海藥業露面的童建新。
  童建新原是浙江省省屬企業外派監事會副主席。事實上,在華海藥業2月20日董事會提名童建新為公司董事候選人時,他還擔任此職。
  而此前,“他(童建新)跟我們沒有直接的股份關聯”,華海藥業董秘祝永華告訴新金融記者,“他(童建新)原來是政府官員,(但現在)已經退休。”
  對於這位“新面孔”當選的原因,祝永華&&這是董事會討論和選舉的結果,“詳細的,我不方便講太多。”
  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分析稱,董事長代表的是大股東或佔大多數股權股東的意志,董事長本身可能不懂業務,但只要大股東信任他,董事會能推選他,就可以當選,並且要當選為董事長首先得成為董事。
  童建新被提名為董事候選人與選舉為董事長前後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沒有大股東的允諾與支持,或許不會如此順利。
  “我知道他(陳保華)是想請一個董事長。”曾任華海藥業董事、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研究員時惠麟認為,新任董事長主要負責方向上的事情,而華海藥業目前的大局勢已基本確定。
  他推測,新任董事長所履行的職責可能與其他董事無異,畢竟陳保華既是大股東,又是總經理與董事。
  祝永華的説法進一步證實了這點,雖然他並不認為童建新更像是名譽上的董事長,但他&&,“公司的發展思路、戰略是由整體來定,不是某個人。”
  對於這個結果,周明華一言不發,與半年多前對新金融記者細數與陳保華之間恩怨的他判若兩人。
  去年8月,周明華自行召開股東大會,提出兩項矛頭對準陳保華的議案,均未通過。巧的是,其中一項便是督促董事會解聘陳保華總經理職務。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不過陳保華讓出的位置並非總經理,而是董事長。而從周明華的缺席與反常舉動來看,或許他早已知曉這個改變——陳保華終究不再兼任,但實權也終究沒能撼動。
  對此,時惠麟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坦言曾與陳保華討論關於兼任的問題,但與周明華的初衷不同,“我們就覺得太累了,兩個職位一個人做,真的太累了,這麼大的公司,幾千個人,一年幾億的利潤,華海藥業現在要由原料藥出口轉向製劑出口,這不是一個小事情,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時惠麟將陳保華卸任的原因歸結於身體負荷。
  而不可否認的是,周明華被否的提案對此有一定推動作用。
  “周明華的意見,陳保華總還是要認真考慮的,可以否決他,但不一定是他不聽他的意見,從表面上來講,陳保華不可能馬上就聽周明華的意見,實際上周明華的意見要是對的,陳保華還是要聽的。”時惠麟説。

  ■ 發力

  兩大股東之間的較量似是趨於尾聲,又似是另一種開始。
  就在股東大會前一天,還有個人股東期待周明華會在會上“砸場子”,畢竟這些年來他一貫如此。
  自2007年股東大會周明華被迫卸任總經理並被驅逐於董事會之外後,變為二股東的他從未停止過與陳保華的“抗爭”——華海藥業內部美曰其名為二股東對大股東治理公司的監督,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兩大股東之間的糾紛。
  “砸場子”的戲碼沒有如期上演,現場便不約而同的對此回避。
  據股東大會現場一位媒體同行介紹,會上所有問題都圍繞公司業績和發展展開,幾乎沒有涉及人事方面的討論,也沒有人向童建新發問。
  祝永華認為,童建新雖未曾在華海藥業任職,但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想不會産生太大的問題,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不知道聽聞此事的周明華會否有些失落,畢竟是他與陳保華一同創辦的公司,在被迫離開的五六年中,即便他使盡渾身解數,也未能改變他僅二股東身份的事實。
  時下周明華已經50歲,“從能耐上來講,他的黃金時代已經過了”,時惠麟不無遺憾地説,“原來我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30幾歲,那正是大好的年齡。”由此他認為,周明華重回華海藥業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時惠麟感受得到,陳與周現在的關係比較緩和,但還有待於時間把相互之間的隔閡消除,“他們兩個是公司的兩大股東,跑不了、離不開,還是要走到一起。”
  兩大股東之間的糾紛歸根到底還是兩個字:利益。而華海藥業近些年的利潤增長有目共睹。
  陳保華在股東大會上&&,沙坦類增長的高峰期應該是在2015-2020年期間,今年普利專利到期才剛剛開始,華海目前的産能還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今年會繼續投入産能,到明後年實現産能擴張。
  目前華海藥業正着手由原料藥出口向製劑出口轉型,祝永華&&,去年華海藥業總的製劑銷售達到4.2億元,其中國內2.4億元,國外1.8億元。而其實,1.8億元的製劑出口額略低於祝曾對新金融記者透露的2億元目標。
  由於國外製劑文號的不斷增加、渠道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們今年的製劑出口計劃應該是5億-5.5個億。”祝永華説。
  而國內製劑因受制於文號限制,“計劃今年做到3個億左右。”祝永華&&,這樣的話,製劑收入達到8億-8.5億元,預計將佔全年收入比重的30%,高於2012年的20%,“結構調整與轉型就會比較明顯的體現出來。”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華海藥業出口方面確實取得了較好成績,出口業務進入加速增長階段,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未來將在出口方面進一步有所作為。
  至於國內製劑業務的發展,祝永華透露,將會有兩個心血管方面的製劑文號批下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華海藥業內鬥周明華未能扳倒陳保華 2012-08-08
華海藥業前兩大股東鬥法 基金站隊否提案 2012-08-08
華海藥業攜手諾華國際制藥 2011-02-11
華海藥業與諾華國際制藥簽重大合同 2011-02-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