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走訪了解到,玉米價格持續走低,糧販子不收糧、農民賣糧節奏延後造成後期集中銷售、玉米産量增加品質下降等原因導致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出現農民賣糧難。相關人士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糧難題,還要思考今後的糧價支持政策如何穩定農民以及加工、飼料和貿易企業的市場預期,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惡性博弈?如何強化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提高市場流通能力?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引導農民由靠經驗賣糧向靠市場信息賣糧轉變。 與前幾年秋季玉米上市後價格持續走高不同,2012年黑龍江省玉米上市後價格卻持續走低,從每斤0.86元左右開始下降,目前已經降到每斤0.75元左右,東部一些偏遠地區已經降到每斤6毛多錢,比春節前每斤降了0.1元以上,高水分玉米價格更低。 中華糧網信息部副部長焦善偉分析,上半年是飼料企業的淡季,採購力度不大,而玉米深加工也處於一個緩慢的恢復期,需求不旺,東北玉米收儲主體採購積極性不高。受下游産品市場需求偏弱影響,玉米市場價格不斷下降。 記者調查了解到,去年秋糧上市時,黑龍江省南部地區玉米價格達到每斤0.86元左右,基本接近上個收儲期的玉米最高價,但當時出售玉米的農民相對較少。蘭西縣糧食局副局長馮春雨介紹,這主要是前三年玉米價格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越到後期玉米價格越漲,農民按照這個規律才會延後賣糧,最近一段時間集中售糧。 在需求不旺情況下,玉米産量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玉米賣難。位於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的一家糧食收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往年飼料企業收購量非常大,但今年需求量就少了一些。春節前企業收的1000噸玉米本來準備賣到飼料企業,直到現在也沒賣出去。據記者了解,黑龍江省玉米産量大幅增加。去年全省新增玉米種植面積1500萬畝左右,僅按畝産800斤計算,就新增玉米120億斤。 與大幅增加的玉米産量不對應的是,黑龍江省內一些地區玉米往省外調出量卻大幅減少。肇東市糧食局副局長田書義説,去年吉林省松原市的糧食收購主體,最多一天從肇東市運走1萬噸玉米,但今年就非常少。 “一些地區的玉米容重低、生霉粒多,達不到收儲主體的收購標準,加重賣難問題。”蘭西縣糧庫有限責任公司副主任郭力介紹説。 另外,《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局地臨儲政策無法“托市”,集中銷售加重賣糧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接受採訪時介紹,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農民在春節前銷售60%的玉米,餘下40%春節後銷售。但今年春節前農民只銷售了40%。農民待價而沽的原因是,近幾年玉米價格一般春節前較低,而春節後會逐步上漲,所以農民價格預期較高,春節前放慢銷售節奏,等待節後賣糧。這樣形成農民集中售糧的局面。 “今年春節比往年推後2個星期,壓縮了節後玉米銷售時間。在農民大量集中售糧的形勢下,加工企業、貿易商的烘乾設施既要承擔比往年多20%的任務,同時比往年少2個星期的時間,節前浪費了寶貴的烘乾能力。”程國強説,節後兩者的疊加使市場烘乾能力不足,市場收購能力相對有限,這是目前東北玉米收購形勢形成的主因。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黑龍江省的不少地區,由於臨儲玉米收購價一直低於當地玉米市場價格,這些地區臨儲玉米政策就無法緩解農民賣糧難。只是近期玉米市場價持續走低,接近臨儲玉米收購價後,選擇到臨儲玉米收購點賣糧的農民才多一些。記者在有臨儲玉米收購資格的蘭西縣糧庫有限責任公司看到,含水量33%的三等玉米每斤只有0.721元,剛剛和當地市場價接軌。 雖然部分地區玉米市場價已和臨儲玉米收購價持平,但黑龍江省不少高水分玉米不符合收購標準,仍有不少農民到百餘裏以外的地區銷售玉米。肇東、蘭西等地一些糧食系統幹部介紹,在玉米價格持續走低情況下,市場收購主體不活躍,新糧又集中上市,恐將引發更大的賣糧難問題。特別是部分沒有存糧條件的農民或有恐慌心理,賣跌不賣漲的操作,也加劇了市場走低預期。 專家建議,放寬收購標準活躍市場,穩定市場預期加快流通。程國強認為,目前的東北玉米價格走勢,是在去年國內玉米豐收和部分玉米進口所形成的供給形勢向好,消費相對較弱等多種因素影響的階段性、局部性現象。但這次農民賣糧難背後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後的糧價支持政策如何穩定農民以及加工、飼料和貿易企業的市場預期,避免再出現類似於今年的惡性博弈?有關部門的講話和政策切忌高調空喊保護農民利益。把農民期望調高了,卻沒有能力兌現,結果是農民失望、教訓深刻。 針對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出現的農民賣糧難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當務之急是活躍收購市場,方便農民賣糧。 首先,適當放寬臨儲玉米收購標準和等級要求,活躍收儲市場。其次,增開臨儲庫點,方便農民就近賣糧。第三,規範糧食收購市場,確保按質論價。第四,加快倉儲設施建設,提高市場流通和存儲能力。第五,加強玉米市場監測,常態化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等形式向農民提供全國性的糧食生産信息,以及一些轉運港口糧食價格,方便農民及時掌握和判斷糧食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