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子會所出現不久便成“市場新寵”,而有關監管與之相比卻成“冰火兩重天”之勢。《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月子會所監管“空白”採訪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他們建議提高月子會所准入門檻、制定行業標準,規範其健康有序發展,維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 北京君泰律師事務所鄒義認為,月子會所向消費者提供的是綜合服務,涉及醫療衞生、婦幼保健、食品等多方面內容,而非簡簡單單的做飯、打掃之類的家政服務,原則上應該嚴格明確經營範圍。涉及衞生、食品的,有必要採取前置審批,除了工商登記外,還要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公共場所衞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消防安全審批等,並接受各個部門多次實地踏勘。當企業提交的材料全部經審核合格後,工商部門才能予以正式登記。 在廣西長期關注家庭服務業的業內人士陳紅崗建議,月子會所服務的對像是剛生育完的産婦和新生兒,對環境的敏感度較高,在飲食、保健方面有特殊要求,為了規範運作月子會所,讓消費者花“明白錢”,而不是“冤枉錢”,有必要盡快立法確定監管主體,制定行業標準,明確行業准入門檻,嚴格培訓、考核從業人員,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填補監管“空白”,否則只會造成無序、惡性競爭,危害産婦和新生兒健康,損害消費者和投資者雙方利益,不利於行業持久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