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芯片産業“突出重圍”迫在眉睫
背負多重束縛
2013-03-26   作者:記者 徐海波 陳俊/武漢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我國的芯片産業在最近十年裏發展迅猛,但産品依然90%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額超過石油的事實讓人憂心。在信息業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一戰略性産業背負怎樣的沉重包袱?該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圍”,實現彎道超越?

  小小芯片連着萬億産業

  近日,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武漢)主任鄒雪城説,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芯片1元的産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産業10元産值,帶來100元的GDP,201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收入預計3110億美元。
  在如此豐厚的市場規模的誘惑下,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將芯片産業列入國家戰略産業。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和代工廠大筆投入資金研發新技術、擴充産能,搶佔産業先機。2012年,韓國三星投資額達到142億美元,美國英特爾達到125億美元。
  與之相比,我國芯片産業起步較晚。直到2000年,芯片産業的從業人員只有2000餘人,所生産的芯片只佔全球市場的3%。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業人員數已經將近3萬人,生産份額佔到全球芯片市場的10%左右。
  同時,我國也涌現出一批領軍企業,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宏力、海思,展訊等,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正逐漸地縮小。鄒雪城認為,我國芯片産業的基礎較好,規模、技術、人才等方面都具有發展潛力。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成為繼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電子之後,推動芯片産業發展的新動力。鄒雪城預測,到2015年,中國芯片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本土芯片企業未來將“大有作為”。

  産業發展背負多重束縛

  芯片被形象地比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它是信息産業的核心,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各大領域。
  目前,我國芯片産業也開始嶄露頭角,但總體而言,資源分散、資金匱乏、技術落後、自主知識産權不足、缺乏高端人才仍然是制約我國芯片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我國芯片産業起步較晚,許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關鍵設備、原材料等長期依賴進口。據統計,國內芯片製造企業幾乎都是代工廠,由於缺乏自主創新,佔領的大多是中低端市場。再加上芯片的更新換代十分快,有些産品在尚未量産前就已被淘汰。
  “雖然我們製造出一批技術一流的芯片,但這些産品在規模化生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往往是技術含量高,實際應用率低。”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説,企業不以市場為導向、盲目跟風讓中國芯片走了十幾年的“彎路”。
  資金短缺也是牽絆我國芯片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芯片是個燒錢的産業。比如設計,使用國外的軟體,一個授權證書100萬美金。單靠企業自身無法支撐龐大的資金投入。”鄒雪城説,我國芯片産業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500多家設計企業總規模之和不及美國高通公司收入的一半。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繆向水説,由於芯片研發設計技術含量高,産品種類多,相關人才非常緊缺。

  “彎道超車”需多管齊下

  中國芯片如何在競爭白熱化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圍”?
  業內人士建議,應瞄準芯片産業發展中的新興領域,通過集聚企業資源,投入資金支持,引進高端人才,實現彎道超越,擺脫依賴進口的困局。
  工信部去年2月份頒佈的《集成電路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培育5—10家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骨幹設計企業,研發出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産品,強化長三角、京津環渤海和泛珠三角的三大集聚區,形成以重慶、成都、西安、武漢為側翼的産業布局。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積極採取行動,將芯片産業提升至戰略新興産業予以扶持。僅武漢去年就投入13億美元到新芯項目,65納米及45納米閃存已全面量産,5年內月産能將達到10萬片。上個月,一期投資70億美元的三星閃存芯片項目落戶西安。
  繆向水建議,我國應儘早構建完善的産業鏈,也就是集國家之力推動從材料、設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到IP建立的完整産業鏈,以實現本土化的低成本高利潤的産業結構。同時,努力創新,着手更大範圍的垂直立體産業布局。
  “人才培養也十分重要。我們應建立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發揮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鄒雪城説,在高校集中地區建設微電子專業培訓基地,培養業內高端人才,並落實好相關政策,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
  李平則建議,克服分散重復,推動産業資源整合,集中投資重點扶持有潛力的企業。“面對全産業鏈的競爭,我們必須向上下游延伸,發揮龍頭企業的聚集效應,要凝成一股力量,中國芯片産業才能迎來春天。”他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山東首個高端集成電路産業園奠基將年産6億顆高端芯片 2012-07-02
中國移動終端芯片産業沒有話語權 2012-02-07
陜西第三代半導體照明芯片技術在國內率先實現産業化 2011-12-27
4G芯片和終端瓶頸尚未完全突破 2011-11-22
美對我閃存芯片及下游産品提起337調查申請 2010-08-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