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網站25日消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10多年時間裏,在中國需求的拉動下,鐵礦石價格隨着鋼材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升高,吸引了鉅額資金的進入,幾大礦山企業也在實施擴産計劃。但從需求走勢來看,中國的粗鋼産量已經進入平台期,其他國家和地區尚未形成頗具規模的消費能力,鐵礦石供大於求的格局已經形成。 隨着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的淡出,鋼鐵行業把發展重點轉到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上來,中國粗鋼産量將平穩或小幅增減。雖然目前行業內外均認為2013年的經濟環境要好於2012年,鋼鐵需求會有一定增長,但下游行業需求回暖將是一個溫和緩慢且反復震蕩的過程。據預測,2013年我國粗鋼産量為7.46億噸,較2012年增長3000萬噸,預計增加鐵礦石需求5000萬噸。 從國外鋼鐵行業的發展來看,目前發達經濟體的增速放緩,難以拉動鋼鐵産品的消費。而印度等新興國家受基礎設施不足、産能基數小等原因,産量增加有限。總的來看,全球鋼鐵産業發展已進入較長時間的平台期,對鐵礦石的需求拉動有限。 鐵礦石供給方面,從國內來看,2013年國産成品礦産量將增加2000萬噸左右。從國外來看,根據目前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的擴産計劃,三大礦山2013年新增鐵礦石産能約1億噸。同時,FMG、卡拉拉、非洲礦業等新興礦山的擴産和新建計劃也在向前推進,投産高峰期為2014年-2015年。從近幾年公布的擴産和新建的礦山項目來看,未來幾年將形成近9億噸的産能。但考慮到計劃推進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風險,目前業內普遍預計2013年-2015年將新增鐵礦石産量約3億噸。因此,從趨勢上看,鐵礦石供過於求的局面已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總的來看鐵礦石供大於求,但由於國際礦山企業相對集中,可以用項目延期、壓縮産量等手段來調節市場供應;而鋼鐵企業、尤其是我國鋼鐵企業比較分散,工藝流程中高爐-轉爐流程佔九成以上,高爐停産、燜爐的成本較高,對鐵礦石的需求相對剛性。因此,鐵礦石的供給彈性大於需求彈性,供需雙方還存在一定的短期博弈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