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産能第一到宣布破産,無錫尚德經歷了潮起潮落。
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對中國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尚德”)實施破産重整。
由施正榮創辦於2001年的無錫尚德是尚德電力資産規模最大的生産基地,産能佔據95%以上。2005年,施正榮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100%控股無錫尚德的尚德電力公司,並在紐交所上市。
從2005年上市融資完成後,
無錫尚德也開始了快速擴張。地方政府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如今,光伏産業的龍頭無錫尚德宣布破産,既是宏觀形勢所迫,更有發展過快所致。
與此同時,3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光伏電價徵求意見稿中,給予的補貼電價已經確定還會上漲,這一消息將為中國光伏全行業的企業贏得更多生存的空間。
71億債務無法償還
3月18日,無錫尚德債權銀行聯合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産重整申請。經法院審查,鋻於債務方無錫尚德無法歸還到期債務,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産法》相關規定,於3月20日正式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産重整。
截至2013年2月底,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餘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
無錫尚德由施正榮於2001年1月在無錫政府幫助下創建,主要從事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産。在鼎盛時期,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1.1萬名員工,産能曾躍居全球第三,施正榮本人曾因擁有23億美元的身價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無錫也因為尚德成為中國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産基地。
而早在2005年末,無錫尚德銀行貸款僅0.56億美元,而到了2012年底已攀升至37億美元。可見擴張之快,而地方政府和銀行機構的推波助瀾顯然也給無錫尚德增加了盲目樂觀的情緒。
投資“快趕猛上”雪上加霜
將無錫尚德逼入絕境的,不僅僅是近年來光伏産業的不景氣,公司盲目地快速擴張也加速了其悲劇結局。
2005年上市融資後,施正榮開始大規模擴張産能。2007年5月,無錫尚德宣布投資3億美元發展薄膜電池,並計劃在2010年形成400兆瓦的産能。
但是,2010年8月初,無錫尚德正式停止在上海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生産計劃,轉型多晶硅電池生産。財務上也對曾經高投入的薄膜電池進行減值,2010年第二季度的減損支出為1.8億美元,重大的減損支出對無錫尚德的每股收益造成了影響,較高的權益負債率讓投資者擔心。但當時,在無錫尚德看來,此種轉型並不悲觀,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利潤。
2010年,光伏産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無錫尚德全球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銷量排名第一。2012年無錫尚德的産能已達到2.4吉瓦(1吉瓦=1000兆瓦)。
看起來做大做強就能走出困境,事實上,更大的困難正在襲來。2011年起,光伏行業遭遇近10年來最嚴重的困境,各太陽能光伏應用國家大幅下調政策補貼力度,導致産品嚴重供過於求,全行業陷入虧損中。光伏組件價格從2011年1.4美元/瓦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瓦。
行業大勢裹挾下,尚德電力的經營業績急轉直下。如今,無錫尚德的負債總額已達到23億美元,尚德電力的市值已從上市之初的逾49億美元跌到如今的約1.5億美元。
政府已經無力支持
事實上,無錫尚德的破産早有跡象。其高企的債務令政府也無力救援。
早在去年一季度,無錫尚德的資産負債率首度攀至80%以上,達82%,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高。當時,申銀萬國[微博]海外研究部分析師余文俊&&,2012年尚德至少得賺16億美元,才能還清2013年3月(將要到期)的債務,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果不其然,今年3月份,無錫尚德還是熬不過這個春天。
無錫市政府有關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從政府的角度當然是不希望企業倒閉,但政府也沒有權力讓銀行來兜底。政府能用的招,其實基本都已用了,如土地價格、稅收優惠等。”
歐美“雙反”之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産國失去了主要的海外市場,去年以來,中國大幅提高國內市場的容量。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光伏裝機量僅為0.45吉瓦,而2012年已達4.5吉瓦,今年預期將達到6吉瓦以上。中國在短短三年內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之一。
“成也政府,敗也政府。”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光伏産業的造富神話讓數千萬人涌入。他認為上游原料多晶硅價格2007年初翻至300美元的天價,但2008金融危機後驟降至20美元/公斤左右。施正榮高價時簽的近70億元的多晶硅供貨合同遂成為致命毒藥。
上海家化(69.32,0.53,0.77%)董事長葛文耀[微博]&&,技術人員創業,不擅管理和人事,倒也不能苛求,但如傳説中轉移財産至私人公司屬實,那不單是人格問題。政府也有責任,無錫尚德這些年從政府退稅80多億,交稅只十分之一。不靠人的因素,不靠競爭力的企業終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