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假藥鏈條,法律須更“給力”
2013-03-21   作者:謝櫻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記者日前從公安、藥監等部門了解到,近年來,隨着癌症發病率走高等因素,制售抗癌假藥違法犯罪活動逐漸增多,一些地方甚至發現涉案金額動輒上千萬元的案件。(3月20日《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藥品制假售假一直處於高發多發態勢,假藥涉及範圍更在不斷擴大。從感冒藥、減肥藥、到治療性功能障礙等假藥,各種小作坊生産的不明藥品紛紛披上華麗的包裝,坑害了不少患者的金錢與健康。隨着社會打擊力度的加強,假藥的銷售渠道也在日益翻新升級,甚至運用到虛擬電話、網絡、銀行等現代科技來對社會進行矇騙,增加了監管執法的難度。
  新形勢下假藥産業鏈的屢斬不斷,凸顯的是法律的不夠“給力”。在一些案件偵辦中,儘管查處到涉案人員持有大量的抗癌假藥,但如果沒有證據顯示其有生産或交易等行為,公安部門很難採取措施。同時,不法分子往往通過互聯網,向患者提供郵政信箱、銀行賬號及移動電話等與確切地址無關的信息,給調查取證增加了相當大難度。
  此外,目前的《郵政法》對於寄遞藥品行為缺乏規範條款,《刑法》也沒有針對從事生産、銷售假藥提供寄遞、物流條件的經營者的罪名條款。甚至多數假藥難以直接判定傷害程度及傷害事實,這就導致不少行政執法中按照制售假藥處理的案件到了刑事處理階段,只能以制售假劣商品進行處理。這一系列法律的漏洞,使得假藥銷售難以定罪,即使端掉某個假藥銷售窩點,制假人員也容易在改頭換面後“死灰復燃”。
  藥品是關係到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容不得半點兒戲。要想真正斬斷假藥産業鏈,必須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健全的法制堵上假藥制銷的“漏洞”,使得打擊假藥有法可依,並加大藥品制假售假的違法成本,設置懲處的“高壓線”。同時,社會、廠家、消費者和執法人員還需共同攜手,密切合作,加強對制售假藥者的監管和打擊力度,才能夠標本兼治解決假藥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假藥這樣流入市場 2013-03-19
家族製造假藥銷往16省涉案千萬 2013-03-19
藥監人員披露假藥産業鏈 2013-03-19
我國監管部門2012年偵破制售假藥案1.4萬餘起 2013-02-22
抗癌假藥正成為不法分子“新寵” 2013-02-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