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起以家族關係為紐帶的特大跨省制售假藥案,涉及十余種常見藥物,假藥流向全國16個省,涉案金額1300余萬元。因案情重大被國家藥監局和江蘇省公安廳掛牌督辦。
經江蘇睢寧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該縣法院於2013年3月14日對該案作出判決,涉案13名被告人被判刑。“其中一名主犯獲刑11年,並處罰金70萬元。如此嚴厲的刑罰對制售假藥者必將形成有力的震懾。”睢寧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劍認為。
制售假藥“家族總動員”
2012年3月8日,江蘇省睢寧縣藥監部門在該縣某藥店內查獲9個品種13批次“高倣”假藥。
同年4月9日,向這藥店推銷假藥的河南人趙戰勝被抓獲。公安機關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對其立案偵查,該案也被稱為“4?09”制售假冒品牌藥品案。
據趙戰勝交待,這些假藥來自於河南鄭州的“陳經理”之手。但他與“陳經理”沒見過面,只是通過電話聯絡。相關部門決定順藤摸瓜、徹查這批假藥的源頭。
經過近兩個月的偵查摸排,“陳經理”神秘面紗總算被揭開。“陳經理”真名叫李保獻,39歲,初中文化,是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侯寨鄉農民。而李保獻其實是給住在同村的他的兩個侄子李歡、李瑤“打工”的,負責“銷售業務”。李歡、李瑤毗鄰而居,家中都有頗具規模的製造假藥“黑窩點”。
2012年6月3日深夜,蘇豫兩地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將正在加班加點生産假藥的李歡、李瑤、李保獻等十餘人一舉抓獲。
“這些人均有親屬關係。李歡的妻子、父親、岳父,李瑤的父母、舅媽,還有李歡李瑤的兩位叔叔均捲入其中。”承辦該案的檢察官尚麗霞介紹説。
假藥成份為葡萄糖澱粉明膠
在李歡、李瑤家中,被當場查獲的各類成品假藥數量驚人,其中李歡家中未及銷售的假藥價值122.5萬餘元,李瑤家也有25.5萬元。這些假藥盒倣冒知名品牌藥品品種14種。4條假藥生産流水線、11&各類造假機器被搗毀。
現場大量物流單據顯示,他們生産的假藥已通過物流銷售至河南、江蘇、安徽、陜西、山西、山東、河北、北京、內蒙古等16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1300余萬元。
鋻於案情重大,江蘇省公安廳掛牌督辦該案。2012年7月19日,國家藥監局下發了《關於掛牌督辦江蘇“4?09”制售假冒品牌藥品案的通知》,也對該案掛牌督辦。
據李歡、李瑤交代,他們生産假藥的包裝機、壓板機等工具,以及原材料等基本上是從鄭州、漯河、溫州三地購買,假藥成份為葡萄糖、澱粉、明膠等。比如假冒某品牌的感冒靈沖劑,其實就是葡萄糖顆粒灌裝的,對治病沒有絲毫的作用。而單從外觀包裝來看,這些假藥與真藥幾乎沒什麼兩樣,一般人難以區分。
在銷售方面,李瑤及兩個叔叔李保獻、李保軍分頭參加各地藥品交流會,借機散發銷售假藥的彩頁廣告,然後坐等訂貨電話,再通過物流發貨。為了逃避打擊,他們留給訂貨方的都是經常變換的假名,就連&&的手機號碼也經常更換。
假藥制售更專業
“儘管這些假藥未必象毒藥那樣‘見血封喉’,但也會延誤治病的最佳時機,甚至讓有些本可治愈的病人喪失了康復機會,對生命健康的威脅同樣很大”。睢寧縣檢察院檢察長吳為民説,“這起制售假藥案件還突出表現為這樣幾個特點:犯罪主體表現出地區性、家族性特徵,制假售假行為更加隱蔽;制假技術更加專業化、‘倣真度’更高;通過物流快遞跨地區銷售、渠道更加便捷等。”
2011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假藥犯罪的入罪門檻,刪除了原來對假藥犯罪認定必須有“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前提條件。這起特大制售假藥案在移送檢察機關起訴後,辦案人員在查明犯罪事實和取得確實、充分證據的基礎上,準確適用《刑法修正案(八)》相關規定,正確認定犯罪性質及罪名,2012年12月14日對該案提起公訴。
睢寧縣法院經審理後,於2013年3月14日以被告人李歡、李瑤犯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分別判處二人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年,並處罰金70萬元和30萬元;以被告人李保獻、李保軍犯銷售假藥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10萬元。
其餘被告分別被法院以犯銷售假藥罪、生産假藥罪分別判處1年6個月至9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宣告緩刑。
“享有健康的權利和生命的權利已經成為受法律保護的基本人權,藥品的安全無疑具有社會公共性的意義。對制售假藥犯罪用重典、判重刑,嚴厲打擊這種侵害民生的行為,也切合我國憲法和法律確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精神”。吳為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