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得時刻注意“別越界”
2013-03-15   作者:記者 莊慶鴻 丁先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天(3月15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獲得全國人大批准。其中,關於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的第一條就是,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準、備案範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
  此條一出,代表委員齊齊叫好。因為行政審批已是他們痛斥多年的痼疾。
  “我們的政府,能不能再減少些行政審批事項?”兩會剛開始,當着台下20多名記者的面,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儘管一再&&“沒準備發言”,依然忍不住提出了這個問題。
  兩會前夕,《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做了一項調查。超過半數企業家認為“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過多”。在政府干預中,企業家批評最多的是“行政審批過多”,佔57.63%。
  來自民營企業發達的浙江團的代表深有感觸。
  “現在一些行政部門的規定和作為,與國家鼓勵民資的大方向還是有矛盾的。”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武義更香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俞學文説得坦率。
  他舉例,在向銀行融資時,民營企業仍受到“歧視待遇”。民企發債的審核速度通常比國企緩慢,有的甚至長達兩年以上。
  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鄧秀新,講了一個“洛陽紙貴”的現實版。
  “在國家‘四萬億’投入的時候,大家都去搶着分這個蛋糕,導致某部委門口複印一頁紙漲到10元錢。這就是政府行政權力握得太緊、又缺乏監督的後果。”
  “政府如果能把更多的行政審批權下放,就沒有這麼多人削尖了腦袋往北京跑。政府如果放權給市場、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官商勾結了。”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
  剛剛走出政協開幕會場的一名企業家&&,“在互聯網領域,因為政府還不知道該怎麼管,因此發展壯大了幾家知名企業。除此以外,這些年幾乎沒有新的民營大企業出現。”
  “過去10年,和政府官員打交道花的時間越來越長,事情越來越難辦。”一名來自深圳的企業家代表抱怨。
  行政體制改革先從改革審批“動刀”,已是共識。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馬蔚華説:“我們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體作用,政府必須時刻注意自己行為的邊界。”
  在調查中,超過八成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政府的主要責任是提供公共服務,而選擇“以投資型政府發展經濟”的僅佔6.78%,不及前者的十分之一。企業家認為政府最缺乏的“公共服務”是法治環境(67.80%)和社會保障(47.46%)。
  “行政權力下放是重大的中央改革。”曾獲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的全國人大代表陳乃科説,“但如何落實到地方,還有待各地政府制定更多的細則。這個下一步,正是我們的期待。”
  而各地政府,也正在靜悄悄地“轉身”。
  “轉變政府職能,從中央到省都一直很受重視。我們會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流程,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讓大家辦事更快捷。”全國人大代表、大理州委副書記、州長何華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
  尤小平建議政府放權給市場的步子“應當再大一些”。“我們摸石頭過河,要往深水裏走走。民營企業發達的浙江趟出的路,對全國中小企業都有示範作用。”
  但同時,何華指出,行政審批改革不是“放棄責任”。
  企業家也不認為“政府權力越小越好”。調查中,僅有兩成的受訪者對此完全讚同,27.12%的受訪者認為這種觀點過於極端,不適合中國的情況。
  “政府應當肩負的監管、管理職責不會因放權失去。如何確定兩者的邊界,讓它們統一起來,正是今後的重要任務。”何華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網民關注]為機構改革叫好 更關心職能轉變 2013-03-15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擬作一處修改 2013-03-14
機構改革應強化政策調控有效性稿 2013-03-13
國際化的機構改革 2013-03-12
[雲威觀察]國際化的機構改革 2013-03-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