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聞漫話]用政策組合拳破解“看病難看病貴”
2013-03-15   作者:記者 李曉輝 王玉/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趙乃育 繪

    3月14日,國務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改革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的報銷比例大致在50%左右,現在新農合超過了75%,城鎮居民醫保達到了70%。對此,許多博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需快馬加鞭,同時需要系統的政策扶持。
  博友認為,有效緩解看病難、化解看病貴,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衞生制度覆蓋面,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並快馬加鞭,推動醫藥衞生市場有序競爭。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應從財政補償方面加以推動,激增醫院活力,提升職工幹勁,增強患者滿意度。
  博友指出,只有打出政策組合拳,有效進行醫藥衞生體系改革,才能化解看病難、看病貴兩大痼疾。
  “假如真的是市場化的話,難和貴不可能同時存在。”博友“@謝作詩”提出疑問,要麼,人為干預了市場;要麼,其實不算貴。博友“@醫生哥波子”説,放開市場,醫生的價值一定是體現的。博友“@李佐軍”提出不同的觀點,“鋻於醫療的私人品和公共品共存的特性,完全的‘行政化’思路和‘市場化’思路都走不通,只有與政府改革協調走出一條折衷的路子。”
  博友“@許小年”指出,看病難,不能只指責大夫醫德敗壞。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同樣認為,“醫患關係緊張,還是來自體制。”全國人大代表、衞生部部長陳竺日前也&&,要通過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實現醫保、醫藥、醫療的“三醫”聯動。
  也有博友認為,看病“不再難”、“不再貴”,提高醫生的待遇,尤其是優秀醫生的待遇,讓人才留在醫療行業中是關鍵。
  對此,博友“@陳奇銳醫學界”認為,如果醫改不把醫生放在核心地位,不給他們提供醫療服務的動力,不給他們提升技術的動力,無論花多少錢,都無法成功。
  醫改成了不少博友期待的“中國夢”。他們&&,醫改的任務是讓百姓看得起病,更方便地看病,更放心地看病。看得起病得靠社會保障,方便地看病得靠三級醫療網絡改革和醫院改革,放心看病得靠增強醫療監管。
  知名博友“@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理想的醫院是這樣的:醫院應該是儘管理者一切可能為醫患雙方構建的安全舒適私密方便的診療場所。在設計上盡量不要讓患者浪費太多時間在排隊和等候上,還要人性化對待職工和患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預約掛號難以撼動“看病難” 2009-11-03
中醫進社區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2009-09-18
海南澄邁縣“三沒”變“三有”破解看病難 2009-08-04
允許開私人診所有助緩解看病難 2009-04-02
公眾寄望新醫改:破解看病難 對症下藥做文章 2008-10-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