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宿遷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應把切實提供産業支撐放在關鍵地位。否則,就會重蹈前十年的“地産化”老路。
如何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王利平代表説,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是先有産業聚集,而後人口自然聚集。而中國目前的城鎮化正相反,大家的重點都落在人口聚集的相關問題上,産業似乎沒有受到重視。即使實現了戶籍制度、福利配套、土地流轉等系列改革,但農民變身市民後,何以養家糊口?産業支撐成為關鍵。
“因此,新型城鎮化必然是伴隨着更多的工廠,更多的就業。我對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通俗理解,就是讓農民在自己家門口就業,讓農民不出家門就能掙到錢,享受到與城裏人一樣品質的生活。”王利平代表認為,江蘇、浙江、廣東珠三角地區已基本實現了城鎮化,靠的是鄉鎮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農民就近轉移,而且還吸納了大量的外來農民工。
王利平&&,事實上,新型城鎮化確實離不開製造業,新型城鎮化從某種意義上説也就是中國內陸城鎮化。這與我國東部産業轉移的大趨勢一致。許多産業將會遷往內陸,在沿海不賺錢的企業,遷往內陸後由於勞動力成本的降低則可能會出現盈利。所以,東部企業在産業轉移過程中應抓住更多投資機會,同時伴隨新型城鎮化的不僅有工業化,而且還有服務業。
“當然,産業要下沉到二三線、三四線城市,新型城鎮化才有意義,否則又會重蹈前十年的地産化老路。”王利平代表建議,國家還應從財稅、産業落地、戶籍保障等多方面&&相關政策,比如增加三四線城市退稅範圍,針對人才回流制定優惠條件,特別是將現在給予一二線城市的産業優惠政策釋放到三四線,使人流願意主動前往。
據了解,正是在産業轉移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博也在積極嘗試産業轉移,把園區作為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會師之地”,堅持産業入園、園區興城,早在2009年在江蘇宿遷造園,興建了集高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先進製造業於一體的現代綜合工業研發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