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委員:解決上一輪國企改革中的社保欠賬問題
2013-03-10   作者:林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10年前的中國,“下崗”這個詞大面積出現在中國改革的詞典裏。從1998年到2003年之間,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國有企業”, 數以十萬計的企業被“關停並轉”,超過2818萬名産業工人被要求下崗。
  10年後,在兩會的小組討論會場,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再一次講起這段往事,而故事的主角則是幾十萬中石化的老員工,13年前,他們在一場轟轟烈烈的國企改制中“下崗”,如今已經成為改革浪潮中失去聲音的一群人。
  傅成玉説,在那一輪減員增效、主輔分離的改革中,30萬名職工與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當時實行的是買斷工齡的方法,根據工齡、級別,中石化給了解除勞動關係的員工一次性補償,這筆費用在8萬到11萬之間。
  但如果這筆錢留在今天,按傅成玉的計算,“按一個月3000元,3年就可以花完”,另一方面,為了老有所養,這批當年的下崗職工要按照“自由職業者”的標準繳納社保,全國各地,最低的一年要13000元,最高的省份可以達到26000元。
  “一些人沒有工作,住在棚戶區,連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傅成玉介紹道,經過人社部、財政部和國資委的許可,中石化現在能夠替一部分人解決臨時性工作,做清潔工,做門衛。但是按照當地政府的標準,一個月只能拿800到900元錢。有的買完保險只能剩下147元錢。
  事實上,關於國有企業老職工的社保欠賬問題,財經作家吳曉波曾經有過這樣的描述:1998年前後,世界銀行和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分別對社保欠賬的數目進行過估算,“一個比較接近的數目是2萬億元”。吳敬璉、周小川、林毅夫等經濟學家及出任過財政部長的劉仲藜等官員曾經提出,“這筆養老保險欠賬問題不解決,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就無法正常運作,建立社會安全網、保持社會穩定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兩年前,還在中海油任職的傅成玉從來沒有聽説企業還會有“維穩辦”,一年裏能收到一兩封告狀信就不錯了。但在來到中石化後,卻經常遇到老下崗職工上訪、堵路甚至堵公司的情況,總公司下面的一個機關單位就被“圍了三次”。
  後來,傅成玉總覺得事出有因,就組織了座談會見了一些老職工代表。他發現,不是職工們想鬧事,想告狀,而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在會場上,傅成玉一口氣講完了這段故事。
  “我覺得這是民生問題,是上一輪國企改革的遺留問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國家的整體經濟情況發展好了,但是我們今天不該忘記這一群人,更不應該讓他們單獨承受改革的成本。”傅成玉説。
  吳曉波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回憶,新世紀初,國家體改辦制定過一個計劃,擬劃撥近2萬億元國有資産存量“做實”老職工的社會保障個人賬戶。然而幾經波折,這一計劃流産。反對者的理由是“把國有資産變成了職工的私人資産,明擺着是國有資産的流失”。吳敬璉後來在評論這一問題時,曾經用了8個字:“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傅成玉説,中石化去年上繳稅收3218億元,一天給國家繳稅8.8個億,“不能再拖了,現在有條件也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他建議,有關部門可以給予政策支持,用財政轉移支付的辦法來解決這部分下崗職工的養老問題。
  “13年前,企業處在要垮了的狀態,我們把好資産留下了,為了支持我們的改革,讓他們下崗了。從法律角度説,他們已經不是企業的職工了,但這些資産是全體職工共同努力得來的,這裡面也包括他們。”傅成玉説,“我們不是要走回頭路,非要再把他們變成正式職工,但是我們應該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他們是我們中國的老百姓,也是我們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下放近30年的稅收立法權何時能收回 2013-03-10
代表委員熱議預算報告:國家賬本日益規範透明 2013-03-10
代表委員建言:城鎮化怎樣才優“化” 2013-03-10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啟動 國務院組成部門減至25個 2013-03-10
何健忠代表:設立高利貸罪 高利貸不宜一律民事處理 2013-03-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