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季污染物排放,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燒煤取暖造成的,如果能比較大地減少這方面的污染排放,對我們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白重恩委員説。
“生態文明”相關內容成為了今年兩會最具熱度的話題之一,記者在梳理民主黨派的提案時發現,有超過40份提案內容涉及生態文明,其中僅關於治理霧霾和改善大氣質量的就有5份。而來自民建界別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委員,將他的目光落在了更加具體的北方地區冬季取暖收費方式改革上。
那麼,如何通過價格杠桿來減少冬季取暖所造成的熱能浪費,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呢?白委員介紹,目前我們的取暖是按房屋面積來收費的,不管你住不住、用不用這個標準就在那裏,人們沒有意識、沒有途徑、也沒有必要去減少取暖量。如果我們將收費改為按照熱能的使用量來計費的話,就像現在的用電、用水等採用“讀表”計費,就能以此來激勵大家主動去節約熱能的使用。這一點在技術上很容易實現。
如果實現了按熱能使用量來計費的話,到底能節約多少能源呢?白委員做了一個簡單的測算:一般每戶一天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家裏是沒有人的(以8小時工作/學習制計算,且不計算路上所耗時間),那麼在這個八小時裏面,我們將採暖的溫度降低至原先的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能減少20%以上的熱能消耗。其實,很多家庭每天沒人的時間遠遠超過8小時,如果加上一些長期空置的房子,對熱能的節約遠遠不止這20%,於此相對的燃煤消耗、污染物的排放也會大幅減少。
此外,由於熱能實現了以使用量來計費,還會驅動很多家庭在裝修的時候,更注重使用環保保溫材料進一步的降低熱能的消耗;而一些供暖過剩的單位,也會開始注意將室溫控制在合適的範圍之內。白委員説,有了價格機制之後,肯定會引導人們朝更加節約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