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態求發展 環首都地區面臨兩難
2013-03-06   作者:記者 孫洪磊 曹國廠 趙仁偉 張淼淼/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生態建設具有廣域性、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相鄰地區的生態環境互相影響,互為依存,北京的生態需要京津冀地區統籌協調,建立整體性的綠色生態體系,才能實現可持續。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周邊多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環首都地區生態狀況和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但仍面臨缺少區域統籌、省際差別巨大、地區間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等諸多難題。京津周邊的不少區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在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之間面臨兩難。

  省際落差巨大 區域統籌機制缺失

  記者近日在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等地採訪多位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士&&,生態建設具有廣域性、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相鄰地區的生態環境互相影響,互為依存,而目前環首都地區還缺少區域生態建設整體推進機制。
  北京大學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朱彤&&,華北地區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採取區域性的聯合治理,北京作為首都,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得到足夠關注,但河北、山西、山東等周邊地區重視程度不一,實際上污染程度不比北京輕。
  河北省林業廳廳長王海洋認為,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是一個整體,只有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建立整體性的綠色生態體系,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區域生態安全。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京津冀區域生態建設整體規劃,在綠色生態建設上的支持力度、整體協調不夠。而京津冀三方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在建設區域整體綠色生態體系上認識還不夠統一,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政策配套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也沒有建立起便捷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
  記者驅車從北京延慶縣進入河北懷來縣境內,兩地反差極為明顯,道路狀況、山上的林木密度、村莊的綠化程度立即“差了一大截”,河北的幹部群眾對北京的生態保護機制和造林綠化政策羨慕不已。懷來縣瑞雲觀鄉鎮邊城村支部書記張福成説:“我們全村有護林員20人,負責看護5.6萬畝山場,每人年工資1800多元。離我們村只有7公里的北京的村,幾乎家家都有護林員,每人月工資為450元,並且人家造林工程多,農民要想幹天天都有活。離得這麼近,差距太大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研究室副主任劉軍朝説,由於缺乏跨省市的生態大規劃,目前環首都地區生態一體化建設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高速公路、鐵路等重點綠色通道建設,由於國家沒有投資,各地財力不一,在北京地段綠化搞得較好,可到了河北境內就明顯下降,這既影響生態效益,也影響了地區形象。

  保生態發展受限 求生存生態惡化

  環首都地區一些縣市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保障生態環境,往往在經濟發展方面作出犧牲,不僅地方財力上不去,當地群眾的生活也比較貧窮。還有一些地區則難以遏制發展衝動,不惜破壞環境來求得發展,生態環境有惡化趨勢。
  河北赤城縣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但仍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赤城縣有關負責人&&,赤城礦産資源豐富,且礦産資源是全縣的經濟支柱,但為了保護生態,縣政府忍痛割愛,近年來砍掉了70多個可能造成水資源污染的經濟合作項目,還取締了50多個可能造成污染的企業,致使縣財政每年減收5000萬元,但有效保證了輸入白河堡水庫和密雲水庫的水質。畜牧業本來是縣裏的主導産業,但為了減少植被破壞,從2002年12月起實施了全面禁牧措施,使全縣養羊總量由56萬隻銳減到9萬隻,農民增收也受到限制。
  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副主任羅斌介紹,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地區,農民減收因素多,增收途徑少,大都是靠天吃飯,農民一般比較窮,許多人還住着土坯房。比如豐寧縣是北京的上游水源地,保護水源供給北京限制了當地工業産業發展、化肥施用、水的利用等,造成農民減收。
  與一些地方為了保護生態致使經濟發展受限相比,還有一些地方迫於發展壓力,開山挖礦現象普遍,生態環境狀況堪憂。《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河北遵化縣採訪時看到,當地山上毀林開山挖鐵礦的場景比比皆是,風一吹,尾礦粉漫天飛舞,人都睜不開眼睛。在引灤入津的黎河兩岸,就有很多鐵礦石加工廠,露天的尾礦粉也直接飄入河裏。天津市引灤工程黎河管理處副處長沈愛生説,近幾年遵化的採礦業發展很快,林地破壞嚴重,給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尤其是2000年以來,水質出現了惡化,一些非法開採的礦山甚至危及引灤工程隧洞的安全。
  內蒙古自治區林科院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江告訴記者,當前,內蒙古一些沙區生態環境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個別地方既沒有保護好生態也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態資源。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在京津風沙源工程區,隨着植被狀況好轉,超載放牧漸成常態,2009年和2010年的超載率分別反彈到27.52%和33.7%。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40份民主黨派提案聚焦生態文明 2013-03-04
政協委員關注生態文明建設 環保及城鎮化成熱點 2013-03-01
三部委發文開展工業産品生態設計 2013-02-27
水源地保護須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 2013-02-27
直面經濟發展中的生態困局 2013-02-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