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首度披露將進軍房地産等六大領域
2013-03-05   作者:趙磊 朱兆興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字號

    2月25日,大多數中國企業春節後開工第一天。剛從日本回來的唐駿坐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辦公室裏,眼神有點疲憊,但健談依舊。
    他拽下前額的頭髮:“這段時間雖然累,但頭髮更加茂盛了。”頭髮茂盛的原因是這兩年吃了一種藥,這種切實的功效讓唐駿有了投資醫藥産業的衝動——進入醫藥領域,是他在新位置上將落下的一子。
    1月28日,唐駿宣布告別新華都集團,出任港澳資訊公司董事長兼CEO。“打工皇帝”再轉身,對自己的定位依然是職業經理人:“我不創業。如果唐駿都不做職業經理人了,中國這個階層就真的有了問題。”
    唐駿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首次透露了未來將布局六大産業,打造港澳資訊集團,繼續成就職業經理人之夢。

    難以釋懷的“雲南白藥事件”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唐駿是擁有港澳資訊一部分股份和決策權的職業經理人。“國內還沒有任何職業經理人對公司有這麼高的決策權。”唐駿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稱。雖然不是創業,但他可以掌舵企業,“成了掌門人”。
    港澳資訊創立於1994年6月,主營業務是為中國上市公司提供金融資訊和市值管理資訊顧問服務,總部位於上海。目前擁有5家分公司和17個辦事處,員工超過500名。
    2008年7月,新華都投入1億元持有港澳資訊1706萬股,佔比51.7%,成為控股股東,唐駿出任董事長。但那時他對這家公司沒有決策權,對比在微軟和盛大的輝煌經歷,當這家小規模公司的全職CEO,對唐駿是樁乏味的事。
    2008年加盟新華都後,唐駿飽經磨難。“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件事情困擾着我,”他感嘆,“‘雲南白藥事件’是從2009年開始,‘慈善門’也是2009年開始,到2010年,則是‘學歷門’。”
    最讓他難以釋懷的是“雲南白藥事件”。新華都鉅資入股雲南白藥,是唐駿參與的一次資本運作,這次失誤讓外界質疑他的“職業經理人”操盤能力。
    公開報道稱:“2009年9月10日,雲南紅塔有限公司(下稱‘雲南紅塔’)與陳發樹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雲南白藥12.32%股權轉讓給陳發樹,交易總額為22.08億元,在唐駿協助操盤下,陳發樹僅用5天就將轉讓款支付。”
    據唐駿對《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與雲南紅塔方面的簽字,並沒有經過雙方律師見證的合同往來,他和陳發樹在賓館裏等了三天后,“就被叫去簽合同,一共5頁,有一條內容大致是:按照國家規定,本合同的成交需由甲方的上級單位做最後批示”。唐駿認為,中國的國有資産超過5000萬的要有上級單位批示,防止國有資産被賣掉,這是很正常的條款。但他忽略了另一條內容:“從現在到交割之日起,如雲南白藥出現發生任何分紅分息,都歸甲方所有。”他回憶:“當時覺得這點也沒什麼問題,還沒交割股權,産生的利益肯定跟我們是無關的。”
    沒想到,轉讓股權遲遲未能過戶,雲南白藥股價卻不斷上漲,這筆股權投資最高價值甚至超過60億元。2011年12月,陳發樹為討要雲南白藥股權,將雲南紅塔告上法庭。2012年1月,中國煙草總公司以“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不同意本次股份轉讓”為由拒絕過戶。
    有媒體描述:唐駿只看了10分鐘合同就簽約,因疏忽而失誤。唐駿則&&:“做這些評判的人並不在現場,也不了解中國國情。這個合同就是放在那裏讓我讀一年,也是這個內容,也很難改變。在當時的情況下,有沒有唐駿結果一樣。”
    雲南白藥事件讓唐駿難以釋懷。他想蛻變。

    開創MBO新模式

    2011年,唐駿萌發了成為港澳資訊控股股東的想法,並開始和陳發樹數度交鋒。按照傳統邏輯,陳提出的方案是:可以給唐駿小股東身份,經營權歸以唐駿為代表的管理層,但公司歸陳發樹。但在唐駿看來,“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合同是合同,實際歸實際。小股東的身份,不能對公司治理權有本質的改變。”
    唐駿向陳發樹講了比爾蓋茨的例子:蓋茨僅擁有微軟7.1%的股份,但他是世界首富。那時陳發樹控股的港澳資訊,總資産只有一兩個億,且難以繼續增值。如果讓管理層控股,或許可以將資産放大10倍,陳發樹擁有的財富將遠遠大於做大股東的收益。
    他問陳發樹:“你是要10倍的資産,還是必須擁有港澳資訊?”這打動了生意人陳發樹。
    於是,就有了港澳資訊“MBO(管理層收購)模式”:唐駿及港澳資訊高管共15人,用自有資金,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共同出資買下了港澳資訊62%的股權。唐駿佔其中的1/15,“唐駿們”成為港澳資訊的控股股東,並擁有公司全部經營權。
    比照幾年前中國一些企業如聯想、新浪等所做的MBO,唐駿認為後者在形式上僅是管理層持股模式——這種中國式MBO(管理層持股低於10%的小股東身份)的公司,並沒有改變公司所用權,管理層也沒有真正的決策權。
    “我和港澳資訊管理層這次執行的MBO,將是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第一個MBO的成功案例,同時也將開拓一個全新的中國企業發展新模式。”唐駿很感謝成就這一模式的陳發樹。“在中國,很多企業家不願這麼做,中國企業家對企業的控制權和擁有權有根深蒂固的情結。”他還感謝陳發樹的是:5年前“轉會”新華都時,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答應給唐駿的報酬是10億元,如今也以股份加現金等方式兌現。

    將進軍房地産等六大新領域

    唐駿認為,雖然港澳資訊在數據信息領域還屬領先,但成為“中國的彭博”難度還很大,因為港澳資訊擁有強大的數據業務,但沒有發展成擁有強大采編人員隊伍的媒體潛質。
    掌舵後,唐駿最先啟動收購計劃。1月25日,他對日本一家公司發出收購要約。對方是一家日本金融IT企業,與港澳資訊相關性較大。雖還沒有結果,但這僅是開始。唐駿計劃將港澳資訊打造成一個全方位的産業平台,包括醫藥、醫療服務、互聯網、軟體、新能源和房地産六個領域。公司將通過收購兼併、合作或從零開始的方式,向這六個領域裏滲透。
    唐駿設想,今後港澳資訊集團會劃分為若干業務板塊,包括金融數據服務、醫療服務、醫藥創新等,這些板塊將完全獨立運作,相互間沒有關係,唯一共同的關係是,都將由港澳資訊集團控股。他選擇這些領域有自己的標準:一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如軟體;二是利潤率較高的領域——唐駿認為,在高利潤的領域自己更能得心應手,如唐駿時期的微軟凈利潤是37%,盛大是42%,而在新華都主營業務新華都購物廣場只有1%左右——低利潤的企業“一不小心就是虧損”;三是高科技等有較高技術門檻的領域。
    常奔走於國外的唐駿認為,中國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異在醫療服務。目前港澳資訊已開始在上海籌備能夠提供高端醫療服務的醫院。
    港澳資訊還打算進軍“高端酒店式別墅”,與地産開發商合作,參股為第二大股東,尋找共同開發理念,由港澳資訊來運作。“要做一個全上海最高端的別墅,提供24小時、365天酒店式服務。”
    此外,唐駿透露,港澳資訊將與擁有上海郊區8000畝土地的某開發商合作,進行各類地産項目開發。
    港澳資訊管理層承諾,還將進行EBO(員工收購)模式,讓全體員工都持有公司股份,擁有每年100%的利潤分紅權,包括如果港澳資訊未上市,公司方將以100%的現金回購員工的股份。“我們在嘗試,在創新,想創造一家完全屬於員工的企業,因為我們都是職業經理人,都是打工者。”唐駿描述。

    微軟十年收穫最大

    回顧職業生涯,唐駿對微軟的感情最深,在微軟的10年,他擁有了第一份工作,也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高峰。“微軟的履歷,對我來説從中收穫最大。10年間,我從一個小工程師變成微軟中國區總裁,體會到了什麼叫世界一流。”他回憶。
    8年前從微軟到盛大,唐駿回顧那時的感受:“就像是跳進大海,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2004年的中國,對於網絡游戲還有很多負面的討論,“如果網絡游戲被禁止,盛大就變成了零公司。”在盛大的4年,正是中國互聯網不斷重新排序的時期,唐駿經歷了很多事情,比如幫盛大轉型,從原來的收費模式轉為免費模式,現在已成為中國游戲産業的免費標準版本。
    在新華都經歷過幾番磨難後,唐駿更清醒地看自己扮演的角色:“職業經理人就是一個輔助的角色,雖然給你一個總裁的位置,其實幾乎所有大的決定都是由董事長做出。如果哪一天老闆看你不開心,明天就叫你離開。這就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的生存現狀。”
    如今,掌舵港澳資訊的唐駿,正準備在新的位置上改變這一現狀。
    採訪結束,唐駿特意向記者介紹了辦公室墻上幾幅大尺寸照片,分別是上海、香港、紐約,正對寫字檯的,是日式的座椅和茶具——“這代表東京。”他説。
    就這樣,他被圍繞在全球幾大金融中心的符號與印象的辦公室裏,開始運籌帷幄。

    唐駿職業經理人生涯

    1994年

    加入微軟公司美國總部,先後擔任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總經理,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2004年

    出任盛大網絡公司總裁,幫助盛大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2008年

    以“10億”身價轉會新華都集團出任總裁兼CEO。

    2013年

    出任港澳資訊公司董事長兼CEO。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唐駿再轉會從“心”出發 2013-02-01
打工皇帝唐駿已離職新華都 2013-01-28
新華都帝國松動:唐駿或離職 2013-01-18
唐駿為“學歷門”道歉 稱這種錯還是不犯的好 2012-06-21
唐駿“遲來的道歉”少了點味道 2012-06-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