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細則3月1日&&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其中,頗具力度的徵稅、增供給、強制限購限貸等內容,引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極大關注。記者從4日多方採訪匯總的消息來看,全國房地産調控從嚴從緊之勢明朗,各地已紛紛&&要落實調控政策。與此同時,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房産稅、房産信貸新政、商品房預售制等“深度問題”,以及探討如何建立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
來自上海的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向本報記者透露,為落實房地産國五條,上海市政府的相關領導已到北京開過專門的會議。他同時透露,各地會在3月底至4月初&&各地的房地産調控細化政策。這意味着落實“國五條”地方細則已板上釘釘,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長陳建華也&&,廣州將會按照國家規定執行調控政策。另外,記者從北京金融人士處方面了解到,北京落實“國五條”細則具體辦法預計3月底“落地”。
深圳、廣州一直是房産稅試點“擴圍”的熱門城市。昨日在廣東團住地,廣東省有關主管領導向本報記者獨家回應了“今年是否會試點房産稅”的提問。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許勤&&,房産稅試點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來推進,地方沒有決定權,深圳會遵照中央的安排執行。“房産稅試點問題國家肯定要先有部署,然後我們再根據國家的部署,結合深圳的實際來制定。”
許勤認為,深圳不算是房價上漲過快城市,從深圳目前的狀況來看,房地産市場運行狀態是比較平穩的,表明現行的調控政策是有效的,今年將繼續堅持。
許勤還告訴記者,深圳去年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現在深圳在建保障性住房的量非常大,達歷史上最大規模,今年這些保障性住房將陸續竣工投入使用。此外,深圳還會繼續推進人才安居工程,今年推向市場的安居房數量會比去年更多。
許勤認為,應該建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各消費層次的住房需求都應該有所保障。從政府角度,更多的是要提供人才安居工程的住房和普通的保障性住房,其他的要通過稅收和市場化手段來解決。
對於房地産調控的“國五條”細則,以及未來對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兩會代表委員有更為理性、更深刻的分析判斷。
“新&&的國五條細則,對二手房交易徵收20%稅的這一規定,有兩大弊端。”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其一是,對不少剛性需求存在誤傷;二是剛性需求的購房者會被迫轉向新房市場,加重新房市場的競爭。他認為,改善性需求對於一個房地産市場來説是一種健康的力量。
“從嚴20%徵稅的實際效應,是在二手房市場上增加了交易的實際稅收負擔,在目前房地産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矛盾下,這種增加的稅收負擔一般需要買房者承擔,從而壓抑改善性購房需求。”賈康説。
“到了一定階段後,想把房子置換成另外一套更滿意的房子,而‘國五條’細則將這些需求一併抑制住了。”賈康由此認為,“這樣一個政策不是一個恒定的政策,它需要動態優化,政策應該能夠定向寬鬆,對改善性需求適當區別對待。”
賈康還&&,目前二手房市場上交易受抑制的前景,已經促使一些地方成交量短期急劇上升,“所以後續的政策要趕快清晰化,否則副作用或會放大。”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從短期看,所徵稅負的其中一部分將由買房人承擔,這很可能造成交易減少。特別像北京這樣的賣方市場,這一政策的&&可能造成二手房價升高,由於房價互相參照,使得新房的房價也會看漲。
同時,他對房地産調控新政並不樂觀,如果地方政府脫離不了財政收入主要靠土地收入,房價調控很難到位。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則&&,根據房地産市場的發展,調控措施一般分兩類:一是行政性的,如限購;二是使用包括信貸政策和財稅政策在內的經濟手段。
“重慶、上海已經啟動房地産稅試點,從效果上看,雖然對重慶、上海房地産市場調控有一定作用,但不如最新&&的‘國五條’細則力度大。”梅興保認為,有關房産稅、房産信貸新政、以及商品房預售制等“深度問題”要和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一併考慮。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國五條”細則剛&&,要先看看市場的反應再説,政策不可能讓十三億人都滿意,只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符合長遠利益。
他同時&&,對於普通購房者的利益保護,可以進一步研究,解決方式是在“十二五”期間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對於“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姜偉新&&,其建設亦有相當的難度,但要繼續努力把它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