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將浮出水面
2013-03-05   作者:記者 顧鑫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九三學社中央關於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建議引發市場關注。兩會代表委員提出,應強化全流程食品安全監管,終結當前多頭管理體制。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更強力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可能即將浮出水面。

  農業污染危及食品安全

    食品生産的源頭是農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孫寶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農業污染正日益受到各方關注。其實,農業污染問題並非新鮮話題,只要到基層調研就會發現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據媒體報道,九三學社中央關於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建議提出,我國農業發展模式粗放,生産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日趨嚴重,大城市、工礦區周邊情況更為嚴重,對水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孫寶啟介紹,他去年提交了關於我國農田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建議的提案。2011年,我國內地受污染耕地約1.5億畝,佔18億畝耕地的8.3%。大面積耕地污染導致有效耕地面積減少,農産品污染超標,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下降,區域疾病流行,人體健康水平下降,農業及農村經濟損失巨大。
    分析人士認為,鋻於流通環節種種不規範情況層出不窮,再加上作為食品業上游的農業遭到嚴重污染,市場對食品安全狀況擔憂進一步加重。

  重塑農業和食品生産方式

    專家認為,應重塑當前農業和食品生産方式。如生産環節質量得不到保障,那麼,後端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在孫寶啟看來,當前農田污染體現在化肥施用不科學導致的綜合肥力下降和重金屬污染、農藥使用過度導致的地下水污染、畜禽糞便直接排入土壤造成土壤厭氧狀態、塑料薄膜對地力的破壞、農村社區生活垃圾缺乏處理等多個方面。
    中國農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氮排放國家,陸地生態系統氮素沉降顯著升高。上世紀80年代每公頃年均13.2公斤氮,2000年後每公頃年均21.1公斤氮,局部區域氮污染程度已達到歐洲上世紀80年代水平,即歐洲歷史上的最高值。
    “傳統農業生産方式能實現良性循環,但是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一循環被割斷。”孫寶啟認為,“在農村人口大量進城背景下,留在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産的人文化素質其實在下降。如任由當前生産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我國糧食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因而農業環保問題應作為一項國策。”他認為,應重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真正對農民生産進行指導。
    業內人士認為,食品生産應進行變革,當前流行的“公司+農戶”模式存在風險較難控制問題。在“速成雞”事件爆發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未來五年的養豬計劃將走“公司+農場+合作社”的新路。

  建設追溯體系 加大處罰力度

    除生産外,對食品安全造成威脅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流通。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以食品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的重災區農貿市場為例,由於管理不規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疏於檢測甚至不檢測等原因,食品安全狀況觸目驚心。
    有關部門正在行動。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獲悉,肉菜流通追溯體系正在抓緊建立,也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讓肉、菜像人一樣擁有身份證,初步計劃該體系“十二五”期間覆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包括農批、農貿、超市、屠宰場等,未來還要納入餐館。
    嚴琦&&,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及時發布信息。如對滷肉、鹹菜和水發品等食品群眾關注度高、消費頻次多的特點,突出以腌鹵製品和水發品為重點檢測産品;對農貿市場內相關産品易出現個別化學物質超標特點,突出以亞硝酸鹽、雙氧水和二氧化硫等為重點檢測指標。應加大對檢測機構和檢測人員問責力度。
    “對那種只管蓋章、不管檢測的行為,一經發現,應嚴懲不貸,情節嚴重的,應追究刑事責任,對未履行檢測責任的,應由檢測機構和人員賠償消費者損失。” 嚴琦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院長蔣秋桃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規應加以修訂和完善。如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就應加以修訂。
    根據該規定,生産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産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對這個表述,各界爭議比較多,爭議焦點是如何認定銷售者是否‘明知’。” 蔣秋桃説,“由於消費者根本無從舉證食品生産者或銷售者是否‘明知’,生産者或銷售者想要免責應有足夠證據證明自己是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生産的。”

  建立國家層面協調機制

    在兩會代表委員關於食品安全監管的諸多呼籲中,終結多頭管理體制呼聲最高。近日還有市場消息稱,我國可能設立單一機構負責食品安全和藥品監管,取代原先由多個政府機構組成的監管體系。經中國證券報記者求證,食品安全監管改革是本輪機構改革主要內容之一,最終實施可能性很大。
    嚴琦介紹,當前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門至少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衞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食品安全監管採取“多頭分段”監管體制。這造成食品安全執法混亂,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不知道找哪個職能部門處理問題更有效。
    嚴琦&&,應將原來由農業、畜牧、質監、工商、衞生等部門承擔的食品安全執法職能,劃入同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打破多頭管理體制,變“分段監管”為“集中監管”。
    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多位食品飲料業內人士&&,食品産業鏈太長,這造成監管難度較大。比如乳製品行業涉及種草、養牛、生産加工、儲存、物流和服務等多個環節,僅靠企業自身加大抽檢力度很難完全避免食品安全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應參照國外經驗,將乳業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建立國家層面協調機制,保障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現在這個機制還沒有,企業、老百姓、政府都會遭受損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百勝再陷食品安全問題 旗下塔可鐘涉馬肉醜聞 2013-03-04
空氣飲水食品安全 如何守住我們的生存底線 2013-03-04
12日 食品安全 2013-03-01
食品安全主題投資股將迎新機會 2013-02-27
食品安全呼喚“全球治理” 2013-02-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