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2月27日從南京市紀委獲悉,南京市向社會承諾,政府採購網上競價産品的成交價格必須低於同期市場平均價,否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給予舉報者10倍於差價的獎勵。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機構公布的2013年《法治藍皮書》稱,八成政府採購商品價格高於市場平均價,引發社會熱議。 據了解。南京市的政府採購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採購額100萬元以上的採取公開招投標模式;二是採購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採取協議供貨的模式。 南京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於市場化的公開招投標,協議供貨由採購單位與供應商“面對面”洽談採購價格,很容易産生貓膩。為此,2011年1月南京推出政府採購“淘寶模式”,即讓採購單位與多個供應商通過“背靠背”網上競價方式確定價格。統計數據顯示,兩年多來,通過網上競價&&共採購産品80583&(件),成交金額3.88億元,節約財政資金7600萬元。 去年11月,南京市財政局、物價局又聯合推出“政府採購網上競價産品第三方價格監測保控機制”。由市價格監測中心通過對商場、電子商城等40余個監測點的價格採集,對市場價格變動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的跟蹤分析,並定期在政府採購中心網站更新發布。政府採購以市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産品市場價格作為網上競價産品最高限價的依據,從而確保網上競價産品的成交價格低於市場平均價。 “有了價格監測這一‘利器’,就相當於把網上競價産品的‘最高限價’關進了‘鐵籠子’!”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負責人説,目前南京正對網上競價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屆時會向社會公開發布價格監測信息及成交均價,便於社會監督。 據了解,一旦發現南京的政府採購成交價格高於第三方監測公布的市場平均價,南京將給予舉報者10倍差價的獎勵。獎勵由該供應商的投標保證金“埋單”,並扣除其“誠信”積分,直至取消參與政府採購的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