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外多重利空因素夾擊下,滬深兩市21日放量暴跌,滬指報收2325.95點,跌幅達2.97%,銀行、煤炭板塊跌幅居前。對此,業內人士&&,樓市調控政策加碼導致地産股拖累大盤為直接原因,另外還受美股大跌、IPO重啟預期等因素影響。儘管大盤在快速上漲後出現調整,但並不意味着反彈行情的終結。 繼本週前兩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之後,滬深兩市在周四又遭受重挫,截至收盤,滬指報2325.95點,下跌71.23點,跌幅2.97%,成交1266.27億;深成指報9396.11點,下跌249.76點,跌幅2.59%,成交1186.34億。從盤面來看,除釀酒板塊逆勢上漲,其餘板塊則全面下跌,其中銀行、煤炭、水泥、有色等板塊跌幅居前。 對此,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國務院開會重申房地産調控政策,市場對地産股産生憂慮,進而拖累銀行股及其他板塊下跌,是股市大跌的直接原因。另外,從技術上講,本輪反彈行情在春節前上漲過猛,沒有進行相應調整鞏固,當股指接近2500點左右這一交易量密集的區位時,壓力較大,很難突破。 向威達還稱,有關部門又在提及對融資融券進行新的測試,在銀行股、地産股等大盤藍籌股快速上漲後,一旦啟動融券做空,市場擔心銀行股、地産股會成為做空的標的。 “市場持續上漲後出現調整也很正常,除房地産調控政策外,國際大宗商品,尤其是黃金和有色金屬出現調整,也拖累國內相應板塊。”民族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徐一釘對記者稱,“市場對前兩年大盤調整記憶猶新,而且本身對於這次反彈,很多投資者持觀望態度,大盤周一、周二已經出現調整,市場還是存在一定恐慌情緒。”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IPO重啟預期、大小非解禁、新股業績不佳也是導致大盤遭遇重挫的因素。此外,美股大跌也構成了不利的外圍環境:在美聯儲發布1月份FOMC會議紀要,顯示出可能在就業未完全復蘇前就撤除量化寬鬆(QE)措施的傾向後,美國股市本週三(2月20日)全線大幅收跌,標普500指數創出了自去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此次滬深股指遭受重挫是否代表反彈行情的終結,業內對此仍有異議。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湯雲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受地産調控政策影響,股市短期波動肯定是存在的,但從長期看,在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大的政策導向下,房地産調控不會過於嚴苛,維持房價增長和名義GDP增長相符,這樣經濟恢復和企業利潤增長都會有保障。目前看來,股票價格並沒有恢復到合理位置。” 向威達還&&,儘管股指出現回調,但不能做出反彈結束的判斷,各方面因素仍對股市構成支撐,對未來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對記者稱:“證監會整頓市場秩序,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贏得一部分投資者信心。從經濟基本面看,各地政府加大投資,刺激消費,都利於經濟平穩復蘇,經濟惡化可能性較小。另外,儘管中央強調房地産調控,但龍頭地産股去年業績基本鎖定,政策對其影響有限,因此對市場仍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