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現狀不景氣
近年來,一度走勢高漲的工程機械行業開始呈現下滑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機械工業增長速度下行,工業增加值、總産值、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産品産量、固定資産投資等6大主要經濟指標均呈下滑態勢。
其中,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下降,工業總産值增速同比更是一度下滑十多個百分點。
“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同國內外市場環境密切相關。”劉良臣告訴記者,“近兩年歐美等國際市場的出口形勢不好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最主要的還在於國內市場需求疲軟。”
“工程機械行業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關係非常密切,國家投入越大,它的發展也就越大。”劉良臣分析認為,“自2011年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所壓縮,進程有所放緩。項目少了,市場小了,行業發展勢必會受到影響。”
據悉,2000年至2010年曾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在這一時期內,眾多企業都抓住機遇開始大踏步前進。
“當時我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因此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劉良臣介紹説,“尤其2009年國家投入了四萬億元支持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自此更是開始了瘋狂增長。”
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前十年的超高速發展過程中各大企業拼命擴大産能,中低端及以下産品産能基本都大量過剩。”劉良臣對記者&&,“一旦市場形勢有所下降,很多廠立刻就空閒了下來。”
“除了産能過剩帶來的利潤下滑,一些企業在收入下滑的同時,應收賬款還在增長,這也讓企業的經營雪上加霜。”孫先生&&。
一位行業分析師介紹,從2011年年底開始,業內早已陸續有一些公司對員工數量進行控制,或以其他方式降低人力成本,一般都採取低薪放假、提前帶薪休假等方式,但直接裁員的還並不多見。
而剛剛進入2013年,玉柴重工的裁員風波驟然而起,這又一次向業內發出了警示信號。工程機械行業的壓力可見一斑。
“目前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調整期。”劉良臣指出,“原來是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現在則要由中低端産品向中高端、稀缺方向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進行一定範圍內的裁員,應該説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劉良臣認為,“生産規模減小、産品結構調整,勢必會造成一定人員的閒置,因此企業淘汰閒置人員的行為無可厚非。而且公司在這一領域裁員了,在別的領域可能還要招人。”
不過,孫先生則認為:“裁員現象的出現與公司遭遇到的經營壓力是密切相關的,當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都不景氣,裁員恰是一種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的有效手段。”
“除了裁員之外,目前各大公司應對壓力的手法多種多樣,一些公司甚至開始搞起了多元化經營。”孫先生&&,“比如廈工(廈門廈工重工有限公司)3億元做理財、三一轉戰房地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