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日前報道稱,在城鎮化背景下,今年1月份以來,不少上市房企均加大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力度,加速在中小城市“跑馬圈地”。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被指將城鎮化簡化為拆遷徵地。
網民認為,新型的城鎮化路線絕不等同於蓋樓房炒作房價和買斷農民經營的田地和房子搞圈地運動,在保護好農民利益的同時協調好各方利益,抑制地方和房企以城鎮化為名進行新一輪的房産投資熱潮,並且要從深層次上厘清城鎮化和樓市經濟的關係。
房企欲借機激活市場
媒體稱,在持續的樓市調控政策壓力下,房地産企業開始加速布局中小城市,進軍三、四線城市似乎成了流行風。網民認為,上述房企的行為説明它們欲藉&城鎮化的東風激活市場。
“海子sunny”的微博認為,就在一、二線城市樓市交易火爆的同時,中國房地産泡沫的“終極産物”,“鬼城”危機正在三、四線城市蔓延。近期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遭遇“崩盤”危機,蔓延的速度令人驚心。而城鎮化能否解救三、四線城市樓市走出困局?
網民&&,不能單純或過早地寄望於以城鎮化激活當地房地産市場,這也不能成為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基礎。
保護好農民利益
對於新型的城鎮化,農民看到的是城市生活藍圖,地方政府看到的是新發展機遇,而房地産企業看到的則是新一輪“地産熱圈地潮”。網民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加大地産開發圈地力度的同時,必然要注意保護好農民的切身利益。
署名“秋夜聽雨”的網民説,政策本身是好的,錯就錯在一些地方把惠民的政策執行成坑民的政策。把農村城鎮化理解成低價拆遷農民的房屋,再建樓高價賣給農民。
署名陳裏的微博説,農民的土地是農民的養命田。無工、無商,就只有土地,輕易不要動。新農村是方向,城鎮化是路徑。只要使農民幸福的事,符合心願的事,農民一定會擁護的,但步伐不要太快。
“雷華_解惑求真”的微博認為,城鎮化不能只是房地産,其真正意義在於推動農業向集約型的工業化生産方式轉變,農民轉型為農業工人,結合農副産品初加工實現本地就業,分流大城市就業人口。成功的關鍵有3條:一是集中而不是剝奪農民土地;二是安排好農民的本地就業;三是用市場手段而不是行政強迫。
厘清城鎮化和樓市經濟的關係
署名許子枋的網民認為,需要厘清目前中國城鎮化的真實狀況。如今的城鎮化與過去30年的城鎮化已發生重大區別,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其本質不再是土地城鎮化,因此它並不必然支持房地産業的持續高速增長。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經濟增速的下滑,房地産業的發展速度必將受到影響,消費支撐力的衰落也是大概率事件,依託房地産業推動城鎮化率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管它春夏與秋冬天天樂”的微博説:“城鎮化一定要逐步推進,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起,防止某些部門某些地區拉大旗作虎皮,將城鎮化變味成圈地運動和大搞房地産。”
“悠閒1968”的微博也説:“城鎮化需要建設基礎設施與房地産,但絕不意味着擁有基礎設施與房地産城鎮化就能成功,説到底,設施是給人用的,沒有具備創富能力與消費能力的人,所謂的城鎮化就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