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康隱形眼鏡陷質量門
行業老大地位或受衝擊
2013-02-06   作者:趙陳婷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則新聞將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與醫療器械專業公司愛爾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該報報道,英國一名消費者因真菌感染接受多次手術無濟於事後,最終摘除了左眼球。而導致其左眼遭感染的原因是佩戴了愛爾康公司生産的隱形眼鏡。日前,該消費者已向愛爾康公司提出指控。

  據了解,此次涉事鏡片是愛爾康旗下“DAILIES”系列産品,在國內,同類産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目前全國不少地區均有銷售。

  對此,記者多次致電愛爾康(中國)眼科産品有限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其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有行業專家透露,儘管愛爾康是隱形眼鏡行業最大的製造商,但對於中國市場,愛爾康無疑是個後來者。“質量門”事件的發酵,很可能影響愛爾康日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中國市場的後來者

  愛爾康中國官網顯示,愛爾康是全球最大的隱形眼鏡及其護理産品的製造商。

  據了解,這次在英國被曝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DAILIES系列産品,在國內同類産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是愛爾康日拋隱形眼鏡中的明星産品。

  由於愛爾康(中國)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記者以消費者的名義&&愛爾康視力保健會員俱樂部。相關工作人員稱,國內在售的“視康多水潤天天拋”鏡片的産地應該是德國,與英國同類産品産地不同。“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産品嚴格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檢測,至今還沒有發生過産品召回問題。

  對此,安邦諮詢集團的醫藥行業研究員夏慶認為,愛爾康進入中國比較晚,“質量門”事件一旦發酵,對於這個尚處於品牌建設期的 “後來者”會有一定影響,可能對其市場份額産生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愛爾康是全球醫藥巨頭瑞士諾華制藥集團旗下的子公司。2008年,諾華以516億美元收購了愛爾康全部的股份。

  在收購愛爾康之前,諾華在眼部護理方面也有所涉獵。諾華旗下的隱形眼鏡生産商視康(CIBAVISION)是諾華剝離醫療營養品與嬰兒食品之後,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個非制藥業務部門。

  不過,視康的表現似乎並沒能讓諾華滿意。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fKAsia發布的2007年涵蓋中國三大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和廣州)的隱形眼鏡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視康擁有的市場份額僅為5%,遠不及強生的34%和博士倫的26%。

  對此,有分析稱,也許正是因為視康的“成績”太過一般,才促使諾華下決心花大價錢並購愛爾康。

  並購完成後,愛爾康、視康公司和諾華公司的眼科業務單元合併成一家眼保健公司,因此愛爾康也成為了諾華的第二大部門。

  但這樣的合作目前似乎並沒有在中國市場奏效。北京某連鎖眼鏡賣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非彩色隱形眼鏡中,強生、博士倫、海昌和衛康銷量比較靠前,愛爾康旗下的視康品牌産品進入中國比較晚,價格相對偏高,銷量一般。

  行業第一或面臨挑戰

  這幾年,隱形眼鏡及其護理産品行業並不缺産品質量問題的新聞。

  2006年,愛爾康護理液被北京市衞生局查出衞生指標不合格,隨後愛爾康(中國)稱將在全國範圍內對涉及不合格批號的護理液産品作召回處理。而另一行業巨頭強生也曾多次召回其隱形眼鏡産品。

  儘管當前愛爾康的 “質量門”尚無定論,但是博士倫已經因為産品質量問題吃過苦頭。

  2006年年初,博士倫因質量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召回潤明水凝全護理液,隨後的2007年3月份,博士倫再次宣布召回12批於2006年3月生産的潤明除蛋白護理液。

  接踵而至的召回事件後,博士倫在2007年5月宣布以45億美元的價格整體出售給美國華平投資集團,當時博士倫還將8.3億美元的債務轉給了華平。

  對愛爾康而言,除了當下的“質量門”,還有一件事情讓其煩心。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有意出售旗下博士倫業務,而雅培、強生和賽諾菲都表現出了競購意願。這3家企業中,強生在隱形眼鏡産品市場佔有不小的份額,一旦與博士倫牽手成功,對於如今行業排名第一的愛爾康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北京博士倫眼睛護理産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公司目前對於出售的事宜並不知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商務部有條件批准諾華收購愛爾康 2010-08-16
強生宣布召回50萬盒日拋型隱形眼鏡 2010-12-03
不規範使用隱形眼鏡現狀不容樂觀 2007-10-17
專家警告:隱形眼鏡應避免沾染自來水 2007-08-15
時尚隱形眼鏡正在變成眼睛的殺手 2007-02-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