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京市某電器賣場 1月31日貼出告示,提醒消費者家電下鄉政策到期。(實習記者 李響
攝) |
歷時五年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於近日正式結束。專家認為“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後將在短期內對家電企業銷量造成不利影響,但“城鎮化”將推動農村家電銷售。
家電下鄉促進農村市場普及
近日,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為期四年的“家電下鄉”政策將於2013年1月31日正式退出。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決定,推廣“家電下鄉”政策,希望通過拉動消費、帶動生産來實現經濟穩步增長。
家電下鄉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對農村居民購買家電産品進行補貼,可補貼公司和産品由政府招標完成,同時銷售價格不得超過中標價的上限。補貼幅度參考當時的出口退稅率,定在售價的13%,主要是考慮到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下,我國家電出口承受很大壓力。
“家電下鄉”補貼産品最早是冰箱、彩電和手機,之後增加了洗衣機,全國推廣後空調、電腦、熱水器、微波爐、電磁爐進入了各省市的基本補貼目錄。同時對各批省份提供了可選補貼家電名單,主要包括電飯煲、油煙機等廚衛家電産品。
“家電下鄉”政策對帶動家電産品在農村市場的銷量增長效果顯著。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産品2.98億台,實現銷售額7204億元。按13%補貼力度來計算的話,國家在“家電下鄉”政策中補貼金額將近1000億元。
市場短期將迎負面影響
“家電下鄉”政策在促進農村市場消費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國內家電市場需求。像電視、空調、冰箱等産品通常更新換代年限為10年左右,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參與了“家電下鄉”的用戶預計將不會再購買這類家電産品。
瑞銀證券分析師王鵬認為,家電購置屬於短期計劃行為,消費者從決定到實施購買一般不超過半年。因此,預計家電下鄉補貼政策退出後,對2013年全年家電需求影響相對較小,負面影響集中在2013年的一季度。
從家電産品種類來看,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帶來的影響將出現分化。比如對農村空調需求的影響較小,因為目前農村市場空調普及率相對較小,未來新增的剛性需求空間很大。而冰箱由於近年來銷量以及普及率增長較快,其銷量在政策退出後或將受到一定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在前幾年實施家電下鄉政策期間,很多小品牌此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但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後又重新進入市場,依靠13%的“家電下鄉”財政補貼存活了下來,並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隨着家電下鄉政策的結束,中小家電企業面臨的形勢將趨向嚴峻。而對大型家電企業來説,由於資金充裕、技術領先、渠道多元,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後,完全可以自行下鄉,向三、四級市場繼續下沉銷售重心。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行業將迎來一次洗牌。一些小型家電企業或將退出歷史舞&;對於渠道已經完全覆蓋三四級市場的行業巨頭如海爾、美的等,其市場份額或進一步擴大,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
城鎮化支撐未來增長
當前,國內家電産業形勢並不容樂觀。2012年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家電類商品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1%。
分析人士認為,在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後,未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將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隨着當前城鎮化進程逐步推進,意味着內需將持續擴大。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正在由50%向70%挺進。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着大量農村人口轉為城鎮常住人口,這些轉化過來的常住人口將會對家電形成巨大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近日&&,在家電下鄉政策功成身退後,家電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指向更新升級需求。就全國平均水平而言,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多數家電産品擁有量已經飽和或接近飽和,更新升級正日益成為需求的大頭。
回顧歷時五年的“家電下鄉”,在給農村消費者帶來實惠、刺激國內消費、帶動家電行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電産業的技術升級。“家電下鄉”的弊端在於企業過度依賴13%補助來提升銷售額,致使在過去數年裏,象徵着未來家電行業發展方向的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智能化、嵌入式一體化等高新技術沒有得到更好地推廣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在2012年底舉行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後續政策座談會上指出,在研究&&後續政策時,要致力於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因此,在“家電下鄉”政策退出的背景下,2013年將是家電行業進入結構轉型的一年。企業一方面需要消化過剩産能;另一方面,行業需要通過産品轉型和升級,重新步入由市場帶領行業穩步增長的軌道。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近日&&,産業結構升級將是2013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家電業的主旋律,技術創新成為未來家電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特別是近年來各品類産品檔次逐漸提升,很多滿足生活品質提高的新興産品不斷問世,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明顯,這將為家電業未來的發展開闢新的天地。